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07-08韩玉杰
韩玉杰
摘要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多一些理性思考,用类似科研的方式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文就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1 营造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能力的逐步形成是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积极互动、共同努力的结果。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是非常重要,尊重学生,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能很好地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学生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情感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蔼可亲、富有幽默,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表现自我,这样才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重视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不但具有很强理论性,而且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着共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统一于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作为物理课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安排,结合学校实际,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疑难问题,选择切入点,有目的、有重点的把学生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开展科学讲座、进行物理知识应用小竞赛、带学生参观应用物理知识的实例、课外阅读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尝试创新。
3 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具有怀疑的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充分挖掘一切有利因素,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思维情景,在物理基础知识讲解和训练等方面均可精心设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诱发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新见解、新命题,设法引导学生沿着不同思路思考,突破常规去探根究底,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获得新知识。巧妙设计疑点,让学生积极思考,对于学生们提出创新性的新见解、新命题,产生各种猜想和疑问,教师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情感。此外,教师还要结合物理课堂教学, 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4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多媒体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是改进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这不仅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课型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动画、视听优势,利用其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技术等综合手段,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揭示知识的内涵,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整个学习探讨过程中也可由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来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在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和锻炼。另外,教师还要挖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把丰富的情感、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通过讲述科学史话,运用恰当、形象的比喻,使得抽象枯燥的物理概念与规律变得有趣、易懂,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5 重视物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手段,它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把抽象枯燥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具有真实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在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原理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讲解会很枯燥,而通过演示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物理实体图像、模型运动过程,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当然,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重加强实验研究,要注意联系教学实际,并控制实验难度,要从学生及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启发引导,力求使学生感到设计的实验有探索价值,增强实验效果。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不设标准答案,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归纳实验结论,总结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个性特长,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思考,积极主动进行科学探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