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09-07-08康爱珠
康爱珠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角度,从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合作探究,注重多变题型训练,尊重个体差异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动性创新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创新教育在学校长期教学过程中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旧话题,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它已经成为广大教学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而棘手的课题。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学科中的广泛渗透,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师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完善的学生人格教育评价体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认为培养学生应做好以下方面教学:
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动性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传统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知识面不广,使学生求知欲望、创造欲难以得到游侠激发。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巧妙地将学习目标,教学难点等内容设置在问题情境之中,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实现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转变,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养成。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教师创设如下教学情境:让学生随意报出一个数字让老师说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这时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数字,教师都能很快进行解答,学生这时产生了疑问。教师这时自然而然的揭示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全身心的融入到教室课堂教学中。
2 加强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设置互助合作学习氛围,通过相互研讨,辩论总结,对学习效果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善于动手,质疑的特点,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让学生在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形式的合作交流学习中,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学习技能,将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如在讲解“探寻数字之间的关系”内容时,教师出示如下例题:1、1、3、5、();2、1、10、4、8、()、();学生对教师出示的以上例题,探究欲望和思维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教师这时让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组成学习小组探讨解题方法,学生在观察每个算式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各式具有的规律,总结出解题的方法,得出问题的答案:1、1、3、5、(7);2、1、10、4、8、(7)、(6),这种小组探究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 注重多变题型训练,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有主动性、求异性、多向性、独创性等特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转换视角,训练思维求异性,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看问题。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变式引伸等方面的反复训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单向性,开启思维广阔性和多向性。例如:在“用简便方法计算25?2”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探索解题方法。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了(1)25??(2)25??6(3)25?0+25?等多种解法。又如在讲解“某服装店购进服装200件,已卖出160件,还剩多少件?”的应用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通过改变条件,得出以下应用题:(1)某服装店购进服装200件,已卖出160件,还剩几分之几?(2)某服装店购进服装200件,已卖出160件,卖出几分之几?(3)某服装店购进服装200件,已卖出160件,购进的比卖出的多几分之几?
4 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整体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认识数学,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情感;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地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数学的表示。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教学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要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的整体进步,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他们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创设良好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