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教给学生什么
2009-07-08高敏玲
高敏玲
摘要文章围绕小学语文应教给学生什么谈了认识和感受:在字中学字,字词贯穿课文,统领全文;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让学生在书声中成长。
关键词字中学字教学有方教无定方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是很重要的内容,是最基础的知识点。将生字组成词语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词串起课文来讲,适应语境应用,帮助学生在词中学字,字中理解词,效果不错。要真正的在字中学字,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要能备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以词携领。滤出重点,让整个文章的条理一下子就清晰起来,比起将生字平均学习,一字一词的教效果要好得多。同样学生字,字中学字,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主动性。打破按部就班,突出重点,学生的识记能力得到提高,就真正的达到了巩固知识并应用的教学目的。在知识拓展延伸中可以举一反三进行多一比较,加深学生的记忆,达到长期应用的目的。小学语文除了生字教学外,还有德育的渗透,但这里重点想谈谈教学中的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她们的亲历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新教改下的教材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我们作为教师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五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一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比如:在教学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先让学生读读自己在课外读到的有关文章,再自己读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学生的思想马上就集中起来,再让学生想想作者通过本文想告诉我们什么。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畅所欲言。我因势引导,再读读资料袋,感受我中华受到的屈辱,从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
在书声中,教师已不是主导着、支配者,而是成了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在书声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多了,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应该融入到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游动的语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