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审美教学策略思考
2009-07-08张小艳
张小艳
摘要如何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开展审美教学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来论述:1、转变教学观念,铺垫审美服务;2、运用媒体创境,激发审美兴趣;3、体验音乐情感,培养审美意识;4、鼓励创造想象,展现音乐之美。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教学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对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音乐课审美教学的开展。
1 转变教学观念,铺垫审美服务
应试教育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语数外等课程知识的强化,对于音乐教学发展而言,很多教师在观念上产生了一定的偏差:重技术轻情感,错误地把技术的训练放在了首位,忽略了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因此,我们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以此为音乐的审美教学提供服务,铺垫基础。
1.1提升自身素养
审美教育能否最终得到落实,其关健在于教师的自身素养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就是要不断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的素养,如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敬业爱生等职业道德,从着力打造自身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做起。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注重美育的渗透和参与,从而努力营造审美的教学氛围。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重点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具体课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制作音乐课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1.2丰富生活阅历
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实践表明,欣赏者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对于音乐欣赏起着重要作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有助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体验于领会。正如英国音乐学家柯克所说:“我自己对莫扎特的大调作品的理解曾经是:(1)在童年时期,悦耳的音乐;青年时期,优秀而典雅,但不深刻的音乐;(2)成年时期,优美而典雅的音乐,其中贯穿着深刻而扣人心弦的情感。在这里,我要不踌躇地说,在(1),(2)两种情况下,我们都根本不是在理解莫扎特的音乐。”然而,当今的中学生生活阅历简单,情感体验单纯,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向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告诉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就应在平时刻苦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广泛聆听音乐的习惯,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1.3开展合作交流
和谐、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会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天的茁壮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音乐新课改的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建构师生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其中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尤为突出,它是呼唤学生情感、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积极注重自身情感的投入,深入开展与学生情感的沟通,通过自身积极的情感的表达,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在知情交流中给学生以美的启迪,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意识。
2 运用媒体创境,激发审美兴趣
情境是“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音乐的奇妙动人之处就在于能够为学习者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教学实践表明,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根据音乐的情境、风格和具体内容,广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积极创设教学意境,能够有效拓宽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更好地感受、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含义,锻炼想象思维,激发情感共鸣,培养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例:教学洗星海的《保卫黄河》一曲时,可通过播放该曲的合唱画面,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脑和听觉方面,产生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和心灵震撼,强烈感受到歌曲所展示的磅礴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再如,教学《中国民歌》一课时,可选取播放教材中的歌曲《好一朵茉莉花》,让江苏民歌浓浓的旋律回荡在学生耳边,在其心中激起情感的共鸣,从而为新歌教学做好铺垫。
3 体验音乐情感,培养审美意识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心生也。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由于音乐是诉诸情感又具有形象的艺术,因此,没有情感的体验和形象思维能力是不会很好的感受音乐的。大文豪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弗雷里克·德辽斯也曾说过:“音乐是心灵的进发,它不像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情感。”因此,在平时的音乐审美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大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通过感受音乐的音响效果所造成的临场气氛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培养其审美意识。例:听刘天华的二胡曲《病中吟》,学生领略到了痛苦、愤懑情绪和悲壮之美;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那优美的旋律在教室的空气中静静(下转第46页)(上接第43页)流淌,引起了学生对高雅音乐的共鸣、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乐曲的展开部,低沉阴暗的曲调、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又使学生获得了恐怖和紧张的心理感受;欣赏管弦乐乐曲《春节序曲》时,从管弦乐奏出的快速、明亮的音乐主题中,学生获得欢乐和兴奋的感情体验。
4 鼓励创造想象,展现音乐之美
许卓娅教授说:“一个完美无缺的机械玩具对儿童来说,只能提供一套规定好了的操作动作,而一堆普通的沙土却可以向儿童提供无边无际的幻想空间和无限的创造机会及创造的可能性。”列宁曾说:“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方面,从事广泛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音乐中饱含着情感,充满着想象,这情感的源头在听众的心中,这想象的翅膀生在欣赏者的身上。教学实践表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想象。创造性想象不仅能发挥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因此,在平时的音乐审美教学过程中,教者应设法使学生对音乐作品做积极的想象与联想,通过形象思维活动,帮助学生获得音乐形象,感受音乐的内涵,从而更好地展现音乐之美。例: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时,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充分感受其拟人化的手法和性格化的旋律,描绘动物们狂欢的图景,想象体验狂欢之时的激奋昂扬的心情。再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在学生反复聆听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以“梁祝”的故事情节为线索,通过自己对故事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不同的场景和图画,感受主人公那种“化蝶”的浪漫与幻想,抒发并激荡内心情感体验。
总之,音乐课堂审美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思考与探索的力度。音乐教师只有将审美教学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之中,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乃至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校的审美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