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课件负效应,提高教学效果
2009-07-08畅孟喜
畅孟喜
摘要多媒体课件的优点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具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促使学生有意注意,深入理解所学内容。但是由于课件制作目的不明,内容不当等在教学上产生了一些负效应,只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负效应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普及和应用,许多教师已能自制多媒体课件,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课件借助于多媒体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演示功能,使得抽象的教学变成直观的教学,许多在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清楚的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就不讲自明、难点不难了,教学取得了“效率高、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的明显的正面效应。
然而这种通过“人脑”操纵“电脑”,来达到“电脑”教会“人脑”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受到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经验不足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它的正面效应和缩小它的负面效应,就成了我们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思索。
1课件贪图“花哨”,课堂目的不明确,影响教学效果
现实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构思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是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不是从教学方法的需要出发,而是从所选内容是否有利于画面表现,有无观赏性出发,导致“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形式主义。也有的把功夫下在制作技术上,在画质、配音、动画效果上堪称精品,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但运用到课堂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发挥有效作用。
CAI课件在辅助教学过程中确实具有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多媒体特性,但教学中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刺激过度,也是课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如在教学中常常配以学生熟悉的音乐向学生展示,使有些学生陶醉在美妙的音乐及喜爱的动画片的联想回忆中,忘记了思考老师所提的问题。所以,教者在设计制作课件时,要把握声、画展示的适度性和信息呈现的主次性,避免产生负效应,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为界面的“花哨”虽然从心理上加深刺激了学生的感知,但却显得主次不分、喧宾夺主,有的画面甚至成为影响教学的累赘。如果CAI课件操作界面重形式美,轻内容实,这无异于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2片面追求直观演示,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
多媒体教学过于直观,虽利于学生的直观把握信息,但不太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当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不恰当地、过分地依赖于多媒体的演示功能,那就限制了学生独立进行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课件设计应与教者的教学思想相统一,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可有些课件设计得忘了自己的初衷,过分追求直观演示,削弱了思维抽象的过程;滥用模拟演示又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严重地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时只有我们应用“启发式”,让学生自己张开“思维的翅膀”,在奥妙无穷的知识海洋中独立自由地飞翔,进一步达到“此时无画胜有画”的境界。
3追求媒体特效,制约学生情感发展
CAI课件的设计制作,应坚持实用、实效原则,只有在最恰当的时机出现运用,才能显示其独特效果。但有些课件的设计却有些牵强附会或画蛇添足之嫌。把互不相干的动感效果来串联,未免乏味单调,流于形式,丝毫未触发学生学习热情。这种流于形式的花架子,反而使动机与效果得不到统一,制约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好多专业课曾被部分学生认作是“枯燥无味”、“深奥莫测”的学科,通过师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特别是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启发、诱导,往往会激起学生对教学问题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旦师生一起进入“角色”,并产生探索真知的思维“冲动”、课堂教学会出现十分生动活泼的局面。然而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学教学时,没有情感的大型屏幕的显示成了教学的“三角”,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似乎有所削弱,教学气氛有点沉闷,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课件制作贪多求全,信息量过大,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课件可以减少教师画图、板书等工作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但与此同时,一堂课信息量增大,学生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接受完上一个信息,下一个信息就已经过来了,使学生目不暇接、耳不暇闻,无停顿和思考的余地,造成严重的“消化吸收不良”。很容易造成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或干脆不记笔记,从而丧失了由记笔记而产生的记忆功能。没有很好地将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师变成了计算机的操作者,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屏灌”。学生在长时间观看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制作课件时,所需要的媒体资源往往比较零散,不成系统,媒体资源的筛选、整合要贴切,宁缺勿滥,尽可能筛选出与教学内容非常贴切的媒体资源,该多则多,该少则少,为制作出“瘦身型”课件做好准备。切忌不可贪多求全,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课件制作宜小、精、短、简。
5否定教师作用,缺乏交互性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大容量、超文本等功能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但教学机器无论怎么先进,都仅仅具有反馈应答的功能,它没有生命,无法真正顾及学生的兴趣、情感。课堂教学中变动的因素很多,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积极组织者和指挥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课件只是一种工具或辅助工具,它不能扼杀教师的个性,在教学中应把主动权交给师生,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体态语言(包括声音、语言、表情、形体动作等),不断地与学生的反应相交互,特别是眼神和表情,动作的交流,使得师生间的沟通尽在不言中,教师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也时时接受和分析学生传递过来的信息(如皱眉、神色茫然、交头接耳等)并对讲课作相应的调整。因而,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特别在计算机智能技术还不十分完善的今天,更不要去大肆渲染多媒体万能取代论,否定教师的教化功能。
总之,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应围绕教学需要,有所取舍,作为课件设计者的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自学的导航器,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依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还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这样才真正抓住了多媒体教学的精髓,才能为课堂教学改革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