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

2009-07-08李俊玲

科教导刊 2009年26期
关键词:学会思维数学

李俊玲

摘要如何引导学生认真钻研问题、探索科学知识,养成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习惯,这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美国的布朗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标准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 可见让学生学会自己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关键词培养学习主动性激情导趣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1 激情导趣,使主动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迫切需要

作为教师就要善于科学的分析特点,指导观察、揭示规律、启迪思考,以便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把深奥无味的定理、公式、知识的研读变成愉快的理解记忆,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教师要在关键处和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求知心理与知识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从而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堂课的学习活动。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抓住导入环节引人入胜,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解一般习题的方法步骤上,引导学生把关键的几句话用编口诀的形式记住,“思公式、寻捷经、视个题、瞅特征、探出巧点难化易、准确解题创佳境。一旦口诀让学生愉快接受并认可后,便能简捷的解出很多习题。还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1学会预习

自我学习的第一步,应从预习开始。学生学会预习,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学习新知识,自己能领悟就吸收,自己不能领悟的就存疑。这样上课时注意力就能集中,指向明确,态度积极,重点突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2学会提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会提问,学生就学会了主动学习的钥匙。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问题可参考以下几点。

(1)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在学习中,由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包含着未知因素的新内容之间存在着认知上的差距,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但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许多学生较少提问或不提问。原因在于:一是不敢提问,怕提错了失面子;二是不会提问,不知道从哪里去寻找思考问题的途径,抓不住主要的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去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理清思路去思考发现问题。

(2)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思维,善于提问。启发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教师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知识的范围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

(3)因势引导,引导学生思维途径,层层剥离,渐进提问。有时教师需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提问,把握合理的思考过程,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引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如:学习解答应用题,就必须遵循这样的思维程序:读题,“这道题说的是什么事情?”审题,“这道题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辨清已知条件,“告诉我们什么已知条件?那些条件还不够,怎样找到它?”根据求解问题,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验算并答题,这样,提问就能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很快学会有关知识、技能。

2.3学会讨论

对于有一定深度涉及教材重点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信息交流中,不断并发出思维的火花,交织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的锦绣。

参与讨论固然有可能使学生学会探究,但如组织不当,准备不充分,要求不明确,也有可能使讨论流于形式,使学生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为了让学生学会讨论、了解讨论的步骤、学会讨论的方法、对学生参加讨论进行指导,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提好问题,突出矛盾,引起讨论;二是理解题意,各抒已见,展开讨论;三是提高认识,由表及里,深化讨论。

2.4学会动手

初中学生的认知具有直观性,因此应让学生多动手,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全过程。在学的过程中学生尽可能多地动手实践和解决难题,只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才能有利于获得整体感知。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是不容置疑的,而教学要求却是统一的,要兼顾这两者是现代教学的一大难题。而动手操作恰恰可以解决群体差异性和教学一致性所带来的矛盾。“动手”,为那些具有天资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主动发现和创造的天地,同时也为那些具有“缺陷”和“不足”的学生,提供了获得认识的直观的支撑点。

3 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数量关系要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得以理解和掌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感知教材内容、记忆学习材料,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思维活动。 (下转第19页)(上接第17页)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从生活的实际情景中,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入手引发学生思维。如讲解《概率》一章中的第一节《确定与不确定》可从太阳从东方升起,跳高运动员最终会落到地面等生活实际入手,抓住学生,引出必然事件。

(2)类比迁移,牵动思维。由铅球飞离地球,某人5秒跑了200米等例子及抛掷硬币、掷骰子、抽扑克牌等实例进一步牢牢抓住学生,引出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3)灵活训练,促进思维。

(4)温故知新,牵动思维。

(5)以动促思,启迪思维。

(6)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7)联系实际,开拓思维。

通过以上训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要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教师必学从自身出发,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播者”的观点,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正确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挥到最好。

猜你喜欢

学会思维数学
学会分享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