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作文教学的厚积而薄发

2009-07-07蔡书彬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0期
关键词:陶罐题材文章

蔡书彬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可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文章空洞、乏味、七拼八凑。究其原因,主要是脑中缺乏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看来,要想实现课标要求,需要以平时的积累为前提,达到厚积而薄发。

疏道导流,兴趣领先

每次开学初,笔者都首先强调写好作文的关键是积累素材。结合名人事例做好思想疏通工作。如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写了71卷诗文,是与他平时积累分不开的。他家中有许多陶罐,他把罐子编上类目,放在一个7层的架子上。平时把观察到的事物和想到的好句子记下来,分门别类地投入陶罐里。到时候再把陶罐里的材料倒出来。经过整理,就成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由此让学生明白积累的意义,明白积累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从而主动认真地完成。

多渠引水,增加储备

首先,教育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和随时记录的习惯。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要求学生对生活做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并把观察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都及时记录下来,多关注课堂和课间的生活细节,每天生活的有趣细节,每天校园的新变化、新事件等,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者,为作文获取第一手材料。

其次,广泛开展阅读。鲁迅先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只有广泛涉猎,遨游书山学海,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明确要求学生多进图书室和阅览室,多看报刊杂志,多阅读中外名著,多上网查阅资料,多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态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养成记笔记、作卡片的好习惯,将涉猎到的精华收藏到素材库中,如一些名言警句、精彩的描绘片段、精辟而颇有见地的观点、含义隽永的解说词、鲜活生动的口语、典型的材料等。有时可指导学生将泛读与精读、随意浏览与专题材料的搜集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全新而又独特的视角有意搜集建立一些素材库,如重大活动题材、道德修养题材、环境保护题材、人际交往题材、节假日题材……需要强调的是:素材的积累必须要整理分类,教师要常督促检查。

俢渠保水,为己所用

为了把积累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对于学生积累的内容,可采取多种方法,如点名背、学生交换背、课前5分钟讲演、名人故事会、成语接龙、百词竞赛、办手抄报、班级刊物等方式进行巩固和利用。其中背诵的方法效果最好。通过熟读成诵,吸收到大量的词汇聚于脑中,进入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感,进而对作者的构思、立意、观点、感情,有逐层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得到许多布局谋篇的章法储存脑际,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型。下笔时,一旦触发灵感,就会意到笔随,妙语连珠。

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积累的基础上应开展仿写训练和材料运用指导,进一步提升作文水平。如根据句子“草能在千斤巨石下探出头来,是因为它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要见到阳光”,可联想到梅花、青松、小溪、苍鹰、布鲁诺、爱迪生、袁隆平等物及人,写出许多优美的语句。仿写次数多,学生的语言就会明显简洁、生动起来,让阅读架起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

材料运用指导就是教会学生把积累的素材作为文章中的一部分使用,就像巴金、鲁迅的文章中运用历史、神话传说、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一样,把事例的前前后后都加入自己的语言,成为巧妙的一体。这样的练习做多了,学生脑海中不但有鲜活的材料,而且能运用自如,即所谓的“熟能生巧,巧能生花”。

总之,作文教学只有让学生积累得多,思考得勤,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于洪庄中学)

猜你喜欢

陶罐题材文章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故乡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古代遗址的陶罐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