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多媒体优化写作教学
2009-07-07余琴
余 琴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在写作时经常绞尽脑汁地“编”作文,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完成的却是干瘪、缺乏灵气的作文。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写作由虚假向真实、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使写作练习由“苦差事”变成一种享受。因此与传统写作教学相比,把多媒体、网络技术引进写作教学,能大大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笔者谈谈对如何使用多
媒体优化写作教学的几点探索。
创设情境
即通过多媒体和网络,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在教学习作时,教师先以网页的形式制作课件,学生登陆后,可以看到制作精美的网页,有优美的音乐、漂亮的图片、优秀的范文。学生在欣赏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对习作产生了期待,从而有了写作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其次,要巧妙地将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一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二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只有大胆地说才能提高表达能力,才能在教师和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地纠正补充、讨论和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良好听说习惯的培养,如提醒学生:别人发言时要凝神注视或轻轻点头,学会倾听既是彼此的一种尊重,对发言方也是一种鼓励;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说话有礼貌;关注不大喜欢发言的同学,让他们多说话,等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表达。
积累素材
初中学生已具备了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又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可随机调用计算机提供的相关资源或到网络上寻找素材。
同时,大量课外阅读能培养语感、丰富语言,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支持学生课余进行个性化的网络阅读(如中外名著等),当然,为防止“信息过载”引起“信息迷航”,教师最好提供与习作主题相关的资源,方便学生查找、选用。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体味生活,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感受生活的心。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便欲望逐渐萌动,教师再进行恰当点拨或触发他们的某种灵感,使学生不可抑制地“不吐不快”,写出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例如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辟学生习作区专门发表学生习作,对访问量大的佳作加精、加分,等等,鼓励学生多写多练。
表达修改
即学生通过键盘把自己构思好的内容转化为书面语言,输入到计算机中,并对文章的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加工。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把学生的作文上交给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缺乏交流,让学生互改作文又层次不一,面不够广,能力提高慢。利用高速校园网就可以克服这一不足。学生作文完成之后可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上交给教师,也可以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网上共同阅读。学生在浏览其他同学的作文后,以小组形式讨论,互相批改,写出批改评语,围绕某一问题人人都可以在“BBS”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接着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教师还建议有兴趣的学生给自己的作文配上相关产品的插图。最后教师有的放矢地对修改后的作文进行点评、总结。这种修改方式方便快捷,提高了反馈作文的效率,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广泛互动的交流。
评议发表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后,让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传送到校园网上发表。学生对于自己比较满意的佳作,还可以汇编成《我的作文》,自己编辑、排版、插图、制作封面,放在校园网上供全校学生欣赏。
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使学生个人智慧得以展现,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力由再现想象向创新想象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使作文课成为欣赏课、享受课,从而实现了“要我写”到“我要写”的巨大转变。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革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师生交流方式,尤其是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及创造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又主动,有着传统学科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把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在语文阅读、作文等教学中,能及时、迅速地开拓信息通道,大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感知选择和快速浏览的能力,感悟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表达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得以良好生存和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杨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