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

2009-07-07

成才之路 2009年14期
关键词:雕塑艺术城市环境审美特征

马 驰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环境雕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环境雕塑艺术,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体现了城市文化,彰显了时代精神。本文从城市雕塑的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城市雕塑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作一些探讨性研究。目的是使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在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作用。

关键词: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审美特征

一、 城市雕塑的界定

城市雕塑在中国已发展了20年。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它是衍生于城市的一种艺术现象,是城市文化要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城市雕塑,总体看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文化势态下逐步形成的,整体受到西方城市建设模式的影响。中国城市雕塑的20年建设,为繁荣和丰富城市文化作出了时代的贡献并逐步走向成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除城市外的乡村、工矿、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建造的雕塑已超越了城市空间所辖范围,仍叫城市雕塑是否合适?这种

长期不变的城市雕塑称谓能否体现时代精神?

二、 城市雕塑的定义和审美特征

城市雕塑意指在城市空间范围内建造的雕塑,具有城市特有的空间环境因素,广场、公园绿地、道路结点、街头、居住休闲环境形成的平面空间,以建筑墙体、道路挡墙等构筑物形成的立面空间,两大空间类型构成。从宏观上关照城市人的生活理想与生活方式,构成了城市文化不可缺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反过来城市文化也就成了城市雕塑的主体构架和思想灵魂。

城市雕塑的审美特性是由古典、现代和当代三个艺术发展阶段的美学审美标准与城市构筑的建筑、道路、广场、桥梁和林木、绿地等空间环境要素决定。古典艺术的形式普遍具有自然属性的美,强调优雅与和谐,注重手工艺的表现,审美意义实用而写实;现代艺术颂扬人的创造精神,追求宏大叙事,快节奏,高技术,新材料构筑了现代城市的快速、喧嚣、夸张与伟岸。艺术使用的材料和加工手段更先进,强调对物和形式的颂扬,造型逐渐装饰简约,强调独立、显要,构成了现代主义都市的新图腾;当代艺术在反思古典和现代精神的境遇下,重新整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尊重历史文明的积淀价值,从人性的立场,以关怀大众为主题的艺术思想成为价值主流。

三、 城市雕塑的地位和作用

一座好的雕塑就是一座城市精神的象征。如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苏联的《祖国母亲像》,象征了这个国家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城市雕塑是美的传达,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意义,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街头绿地、社区充满浪漫诗意、生活情趣的雕塑更是民众生活生命的写照。

城市雕塑是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推动者,它以其进步的思想,智慧的言说方式引领时代新潮流。

城市雕塑是为特定的城市环境设计和创制的雕塑,与所在环境结合成有机整体是其基本特征和起码要求。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城市环境,或者没有处理好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不仅雕塑自身的意义会发生畸变,而且它所处的城市环境亦会失之完整;甚至,雕塑还成了城市环境的负担,非但没有提升城市环境的美学价值,反而破坏了城市景观。

中国城市雕塑就存在诸多问题。

1.经验的匮乏

中国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有其先天不足,在雕塑与城市环境其他要素的整合方面,缺乏应有的经验。城市雕塑唯我独尊,注重自我表现,根本不考虑环境因素。

2. 规划的缺失

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中,没有把城市雕塑的规划建设纳入其中。由于缺乏规划的引导和控制,城市雕塑的设计建造便成了一种分散无序的事后补白和见缝插针。这不仅使雕塑创作常常陷于被动,而且建筑和其他环境要素也几乎不可能为照应雕塑再作理想的调整。

3. 专业力量薄弱

雕塑创作对作者各方面素质要求都很高,由于历史和教育体制原因,我国目前还缺少高水平的创作群体。

4. 盲目设置城市雕塑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普遍存在攀比成风、盲目冒进的流弊,如“广场热”“草坪热”“大树热”等;城雕建设也不例外。除了浮雕(或壁饰)之外,雕塑通常都真实占有一定的三维空间,考虑到适宜的观赏角度、观赏距离等因素,雕塑对空间的控制和要求远不止于其自身体积的规模,并非所有城市公共场所都能提供容纳雕塑的适宜空间;另外,城市公共空间美学价值的提升有许多手段和渠道,艺术品的使用仅仅是其中一种选择。因此,对于城市某一具体环境来说,雕塑的设置并不具备必然性。在不需要雕塑的地方使用雕塑,非但不能美化城市环境,反而会使城市环境丧失原有的功能与目的。历史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5. 作品西方化

纵观国内所谓的“前卫”作品,其在思想、理念、方法上无不带有西方艺术的种种烙印和痕迹。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近些年来在这个颇具哲理的思想的指导下,许多地方的城市雕塑建设都热衷于发掘和营造“地方特色”。一时期“易经八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物”乃至“动植物特产”等为题材的城市雕塑如同雨后春笋。本文无意反对“地方特色”,相反,我们对此大力推崇和赞扬,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个性。

在全球化条件下,城市雕塑如何塑造个性或地方性,仍是个有待探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建筑和雕塑工作者的认真思索和身体力行。不过有一条原则我们现在可以提出,那就是城市雕塑必须力倡“形式美”(形式美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与它所处的城市空间环境结合成有机整体;背离了这个原则,即便再有个性,再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雕塑都不是成功的“城市雕塑”,尽管它可能是一件优秀的“雕塑”。

有些城雕具体管理部门在城市重大主题性雕塑招标上。像基建工程招标一样,请国外策划人来主持甚至大量征集国际雕塑家的作品,结果创作出来的作品和国情民情大相径庭。同时造成本国艺术家边缘化。这种情况反映了一种盲目心态,它加剧了由全球化引起的意识形态上的民族文化的本土领地失落。

参考文献:

[1]陈秦佐.中国城市雕塑掠影[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2]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城市雕塑50年[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城市环境审美特征
浅析国内城市环境中的涂鸦艺术
浅析涂鸦艺术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从欣赏的角度略谈雕塑艺术的特点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发展之我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