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作文从“激趣”开始

2009-07-07王月花

成才之路 2009年14期
关键词:摘记激趣状态

王月花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幅对联:苦坐苦思苦寻苦觅苦药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不展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让人好笑之余不免深思:是什么让作文如此之难?究其根本,就因为缺乏对写作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 转变心态,培养写作自信心

做任何事,心态最重要,作文亦如此。这里所说的主体并不是仅指学生,也指教师本人。教师首先应转变自己的心态,相信作文是可以教好的,自己的学生经过引导是会写好作文的。用你的信心去感染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每接手一个班级,我的第一堂作文课的主题总是:“作文,我能行。”我告诉学生,每个人会说就会写。叶圣陶说过:“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化为有形的文字,只要会写字的人,谁又不会呢?”当代中学生阅历也有不少,小至家庭、学校,大到社会、世界。每个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这些都是写作的宝藏。冰心,把随时的感悟逐一记载,就成为有名的诗集《繁星春水》;傅雷,几年来给儿子写下数百封信,后人整理成册成为著名的《傅雷家书》。把自己的所说所想化为文字,这不就是作文吗?谁能保证,自己就不会成为 “冰心”“余秋雨”之类的作家呢?通过这样的一课,学生觉得作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有的不禁跃跃欲试。在以后的阶段,再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就会逐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捕捉最佳心理状态,诱发写作欲望

所谓“最佳心理状态”,其实是较活跃、易激发、易亢奋的心理状态。因为兴趣往往和情感相连。兴趣浓厚,才能达到“辞以情发”的地步。《庄子·渔夫》中说过,“不精不诚,不能感人。”也就是说只有真实的感情才能动人。在这里,我用“捕捉”一词,说明这种心理状态并不是随时随地都会产生的,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会产生。要“捕捉”学生最佳心理状态,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抓住心理契机。例如,当学生获得荣誉时,当学生意外挫败时,当学生产生朦胧的恋情时……都可以给他们抒写的机会。记得那年冬天,当上课铃声响起时,外面飘起了雪花,一朵两朵,越来越大。当学生走进教室时,心却飘在外面,看着学生左顾右盼的眼神,我灵机一动,改变了授课内容,给学生们几分钟的时间到外面,让他们观察雪,感受雪。回到课堂,我与他们又一起赏析了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和鲁迅的《雪》的片段,学生兴趣盎然。课后,我及时布置了一篇关于“雪”的文章,学生们无论从描写到抒情都突破了平时的水平。后来还有一位学生对这一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了一篇作文《难忘这一课》发表在语文报上,让我也美了一回。作为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心态的变化,抓住他们的最佳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诱发,从而使学生思绪绵绵,言辞滔滔。

三、 重视积累素材,开拓写作思路

有了写作的信心,如果平时不注重积累素材,即使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恐怕也会出现“词不达意”“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尴尬。所以在培养学生写作欲望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他们积累素材。材料是文章的质地,要写好作文,学生脑子里应建立内容丰富的材料库。仓廪充实,下笔才会汩汩流泻,否则,枯肠搜索,也难为无米之炊。北师大刘锡庆教授说:“写作其实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倾吐,但它首先要有一个从外到内的吸收过程。你书读多了,吸收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引起一种要倾吐、表达的欲望,于是你就开始写作了。”这个“从外到内的吸收过程”其实就是指材料的积累过程,这一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多元的,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中获得。

中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会使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要求学生准备两本必备本——“随笔本”和“摘记本”。“随笔本”上每周坚持写两篇文章(作为课后作业),可以记载他们几天来感触最深的事,家庭琐事、班级趣事都可;可以抒写他们内心的热情、痛苦、震撼等;可以描写一栋建筑物、一场电影……“摘记本”用来随时摘录优美词句、名人名言、史地科普知识等。为了落到实处,我坚持每两周检查一次,半学期选择好的随笔和摘记在班内进行展评,从而激发学生积累素材和创作的热情。经过两三年的坚持,学生的写作思路明显开扩了,思想也变得敏锐、深刻,作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四、 给予方法的指导,加强作文训练

动笔,是实践的环节。作文决不是可松可紧的软任务,教师也决不能随意命题,采用放羊式的做法,任学生“信马由缰”,盲目地写。没有方法的指导,是作文教学的大忌。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每一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有什么要素,一般采用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等都要明确教给学生。一篇作文从确定文体到如何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到组织语言、甚至卷面的整洁都要严格要求学生。初中阶段,我不主张什么“新概念作文”“意识流作文”等。我告诉学生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要先“戴着镣铐跳舞”“深入才能浅出”。作文训练紧扣语文教材,按初一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初二以说明文、初三以议论文为主这样的梯度逐步训练,适当穿插。三年里,循序渐进,不断加强训练的难度,就会使学生逐步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写描写景物的文章,就选择一节课带学生到学校的花园转转,让学生学会观察感受再写作;写读后感、观后感就利用多媒体等让学生再看一遍,听一遍故事内容……这样灵活多变的训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五、 批改点评

所谓“文不厌改”“文从改中生”。对学生的作文,教师要认真修改润色,你的认真严谨会使学生感受到你的重视,并鲜明地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今后写作更加用心。但教师的时间往往有限,每一篇都修改显然不切实际,这时可以指导学生互批,逐步过渡到自批。从初一开始,我就把中考作文标准告诉了学生,然后进一步地从作文的字数、语句、内容、构思细化,明确规定评分方法,张贴上墙。事实证明,这不但能够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写作态度,还为他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教师的点评也尤为重要,可指出其不足,但更要表扬好的方面。一个词用得精准、一句语句蕴涵哲理、一种构思新颖独特都要大加表扬,因为激励引发动力。

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选择优秀的作文为他们投稿,当他们的文字印刷成铅字,学生的欣喜是无法言喻的。学生尝试到成功的源泉,更会激发其进一步努力的热情。

(宜兴市范道中学)

猜你喜欢

摘记激趣状态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刘伯承同志创办军事学院期间大事摘记(1950年7月-195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