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德育教育之我见

2009-07-07汪秀芝

成才之路 2009年14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师德对象

汪秀芝

学校中的礼仪训练,如果被赋予道德内容,就是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德育手段是教师传递德育内容所依赖的载体,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为了实现教师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我校特别重视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师德建设。下面是我作为职校政教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中的几点感想,仅供参考。

一、 师德的专业精神

1. 服务精神

教师向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中特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

2. 奉献精神

在必要时常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必要时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服从或服务于集体或服务对象。

3. 敬业精神

教育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一样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专业团体和个人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仅是一种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敬业精神”意味着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在专业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断提高。

4. 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

在教育专业领域,由于服务面广,且长期采取集体教育形式,内部职能分工较细,教师个人几乎已难以对学生进行全人生指导,教育服务基本属于团体服务。

5. 以身作则

教育服务有其独特性。教师运用自己全部的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向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如果说大部分专业服务属于技术性服务的话,那么教育服务归根结底是道德服务,自然会向教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地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社会舆论经常把“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以身作则”,看成教师个人的高尚的道德境界。其实不然。这些都是教师的专业美德,而不是教师的个人美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这样一种道德水平,是教师的工作特点所致。

二、 师德的教育意义

几乎所有专业的道德规范同它们的服务内容都没有多大的内在联系,唯独教育专业服务的内容与师德规范的内容存在高度一致性,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须成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但是约束、鞭策和指导教师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因此,师德在学校生活中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师德对教师的专业行为具有激励、指导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师德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师德通过影响教师的专业行为,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教师的身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滦县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师德对象
神秘来电
敬业精神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医学生敬业精神现状与对策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研究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