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教学为载体 促进国际理解教育

2009-07-07邱继康

成才之路 2009年14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文化教学英语教育

邱继康

摘要:本文从有机渗透知识文化教学、运用案例分析法开展交际文化教学和运用对比分析法开展文化教学三方面探讨了以文化教学为载体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文化教学;措施策略

目前的高中英语教育仍然存在着传统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方法和长期封闭状态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只注重语言系统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运用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英语教育的教育价值,结果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牵强附会,背离交际文化环境,达不到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

其实,英语不仅仅是一个被当做交际工具的符号体系,更是一种文化,是思维和社会活动的产物。它的使用与使用者的思维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中英语教育决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掌握英语这个异族的符号体系的层面上,更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国外英语教学的成功在于它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属性和文化属性。不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就无法进行正确的交际;同样道理,没有文化内容,也就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的知识与能力层次处于基础地位,文化与方法层次处于核心地位,而社会价值层次处于方向地位。其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有利于学生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因而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在国际理解教育中起的影响最大,也是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育最容易忽视的方面。可以说,当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注重眼前利益,缺乏终极关怀。因此,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更要以文化教学为载体促进国际理解教育。

一、 有机渗透知识文化教学

对于不直接影响交际效果的知识文化部分,教师可在上阅读课前对有关话题的文化背景知识作简要介绍。比如在学习The Necklace之前,教师需要对其作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简要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主人翁虽爱慕虚荣,但又不失诚实和勤劳的优良品质,从而更好地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的生活状况、心理及其本质特征。

教师可在课前通过上网等手段查询相关资料、图片、影视,并制作成简单的课件,播放给学生欣赏,既增强了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加深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教师还可利用研究课或兴趣课播放英文原版电影、精彩对白或介绍西方文化的专题片。例如,在学习完Humor一单元后,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影片《雨人》,引导学生去欣赏西方的幽默文化,体会、对比东西方幽默的差异。

分组合作也是学生获取丰富文化背景知识的一个好方法。由于教师个人搜集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可发动学生,将其分为几个大组,指定负责人,给每一小组分配一个具体任务,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最后由负责人整理,交给教师汇总。然后对搜集到的信息趁热打铁,及时反馈给学生。也可在墙报或校报上刊出,做到资源共享。在分配小组任务时,注意任务不能过重,也不要超出学生的能力,而且次数不能过多。对完成得好的小组应给予表扬或适当的物质奖励,以示对其工作表示肯定,使其以后对分配的任务继续保持热情。如在学习Festival单元时,我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给其一周的时间,分别去收集4~6个大家熟知的节日的有关信息,然后在班上展出,让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分组、合作,学生了解到了大量关于西方节日的文化知识。

对于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正式文化还可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补充。阅读是获取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之一,是学习语言所要求和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我国英语考试卷中占比分最大。因而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阅读事实上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在布置阅读练习时可结合本单元的题材,将所搜寻到的有关文化知识印发给学生,有意识地指导其阅读。在节假日、寒暑假,应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合适的英文简易小说、英文报刊或专门的跨文化书籍,如《21世纪英语报》《疯狂英语》《英语通》等,以扩充其知识信息,包括蕴藏在其中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其词汇量。

二、 运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文化教学

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他提出了课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假设交际”,指在课内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各种操练,包括机械操练和教师讲解等;“教学交际”,指课堂内进行的再表达练习,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后,根据教师提供的语境开展模仿性对话或书面练习;“针对性交际”,指学生根据情景和语用考虑,作出反应;“谈论性真实交际”,指学生不受限制地自由交谈,语言具有真实性和社会性,言语符合语用及文化规范。

根据克鲁姆的理论,可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交际文化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方法,帮助学生恰当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如表达请求的句式:“Would you mind my doing…?”的肯定和否定回答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在学习时首先给出几个正确和错误的案例,让学生讨论、作出判断,然后由教师评定,并与学生一同改正。最后就其肯定和否定形式各设计一个情境,包括正确和错误的交际,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以加深印象,巩固其用法。这样学生更易掌握这个表达法的语用知识,知道在什么场景,怎么使用它。

三、 运用对比分析法开展文化教学

对比法是跨文化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比学习,学生对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更容易认识、理解,且不易忘记。

由于生活的地理位置、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不一致,语言的文化内涵以及思维方式就大相径庭。因此,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例如,词语的意义有两种:即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概念意义是对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具有客观性。文化意义是指隐含于词汇中的文化观念,如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等,具有主观性。不同的语言中,词的文化意义是不同的,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差异。例如,英语单词“magpie”与汉语“喜鹊”同指一种鸟,它们的概念意义是相同的,但是文化意义却不同。“喜鹊”在汉语中是与欢乐、好运、吉利相联系的,在中国人心目中代表一种喜悦的心情。如“喜鹊报喜”“屋前喜鹊叫,必有喜事到”。 通过对比,将词汇融入到其相关的文化故事中教学,学生的兴趣更浓,印象更深刻,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语言的差异一方面是语言符号系统的差异,另一方面的差异则是思维方式的差异。高中生学英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汉语式的英语。例如,“I very like English”“On the desk have a book”“He is in home”。这几句话正确的说法是“I like English very much”“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He is at home”。这些典型的语言错误的根源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篇章结构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东西方语言文化思维的差异:英语通常用一个段落表达一个意思,段落中心意思往往由作者直接说出来,称为作者责任型;而汉语段落中心一般要靠读者自己去归纳,称读者责任型。有语言专家曾指出,英语的语篇思维模式为线条式,而东方的语篇思维模式为迂回式。西方思维重理性,习惯于用事实说话,而情感性的汉语思维习惯于陈述观点和看法。因此在教阅读课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尽快找到整篇文章的主题句和每一段落的中心句,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好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下面所列的是我们学生在写作和翻译中的一些带有明显汉语思维痕迹的错误句子:

1. My body is very healthy.(我身体很健康)

2. I went to see my illness yesterday.(我昨天去看病)

3. He's reading a book.(他在看书)

4. Birds are singing on a tree.(鸟儿在树上唱歌)

5. On the table have a piece of bread.(桌子上面有一个面包)

第一句的错误是学生把汉语句子直译成英语,而英语习惯是用“Im fine”或者“I feel very well”来表示身体健康状况很好,无须使用“body”一词。

第二句“看病”英语的习惯表达是“see a doctor”,而不能说成“see illness”。

第三句学生按汉语习惯把看书翻译成“read a book”,在英语中则是犯了重复多余的错误,因为“read”已经含有看书的意义。

第四句没有注意两种文化的差异,以汉语思维取代英语思维。在英语中,“在树上”的表达是有区别的:长在树上的果实是用“on the tree”,树上的人或动物而是用“in the tree”。

第五句错误的根源同样是由于汉语思维的干扰:(1)在表达“某地有某物”时,汉语习惯于先说地点,而英语则相反。(2)在汉语中,“拥有”与“存在有”是没有区别的,都可以用一个“有”字来表达,但是在英语中,“拥有”通常用“have”表示,“某地有某物”的习惯表达结构是“There is (are)十某物十地点”。

以上例句的错误既不是词语的拼写,也不是语法,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运用英语时仍然受到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由于语言学习者不可能一下子摆脱自己的文化而轻而易举地获得另一种文化,因此由于文化定式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英语文化理解水平越低,这种影响就越明显。

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检测学生语用知识的题目或自己编写题目,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或测试,这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某个话题的语用知识,从而达到文化教学的目的。

总之,高中英语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是对特定文化的超越,绝非对目的语文化的认同和从属。中国人学外语有三种境界:依靠本族语帮助为第一境界,通过英语学英语为第二境界,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自如地来回转换,建立两种语言系统间的普遍联系为第三境界,也是最高境界。只有通晓两种以上语言之后,才能更好地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对高中生来说,既要具有对英语本族语者文化的敏感性,也要具有对非英语本族语者文化的敏感性;既能多视角认识母语文化和英语使用者的文化,也是对两者的超越;既有现代化中国建设者的使命感,也有21世纪世界公民的责任感。这正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只局限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统高中英语教育显然难以完成这个任务。高中英语课程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既由语言的本质内涵所决定的,也符合语言为交际服务的思想,符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因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更要以文化教学为载体促进国际理解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2004(2).

[3]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台州市椒江区洪家镇洪家中学)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文化教学英语教育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五年制高职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探索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浅谈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