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热议赴台游一周年
2009-07-06
本报驻台北特派记者 孙立极 郑固固
自去年7月4日首发团抵台,大陆居民赴台观光满一周年。最近,台湾媒体总结这一年的旅游市场发展,认为“大陆游客人数不稳定”、“消费不如预期”。有岛内专家认为,从去年7月至今年6月,一年36万人次,虽与马英九提出的“一年100万人次”有差距,但对台湾经济的刺激作用、对两岸关系的正面推动作用都是不容否定的。岛内一份最新的民意调查也显示,70%的受访民众认为大陆游客对台湾观光业有正面作用,57%的民众肯定大陆游客赴台对两岸关系和谐有帮助。
翠玉白菜手机坠平均一天售出6万个
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总会”理事长姚大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毫不夸张地说,台湾经济恢复,从陆客赴台观光开始。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花莲、台东等地的观光业一枝独秀,增幅都在40%以上。”
台湾观光业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中反呈扩张之势。据岛内观光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数字,台湾一年新增4家国际观光旅店,总房间数增加了800多间,20年未整修的台北圆山大饭店(台北市的地标之一,编者注),耗资5000万元(新台币,下同)重修门面。五星级的晶华饭店也看好中低价位的大陆游客商机,投资“捷丝旅”商务酒店。对于这些现象,姚大光解释说:“有钱赚,才会有人扩张。”
还有台湾媒体报道称,据岛内专家估计,大陆游客对台湾观光产业确有支撑作用,创造约180亿元的经济效益,其中台湾至少赚到100亿元。有一个小数据也许能说明大陆游客对台湾经济的帮助。台北故宫是大陆游客必到之处,故宫的纪念品销路很盛,最受大陆游客青睐的翠玉白菜手机坠,一年卖出1500万个,其中今年上半年售出1100万个,平均每天卖出6万多个。
“保密防谍的僵化思想该改一改了”
总结大陆游客赴台一周年,台湾将较多目光放在市场发展上,提出了“低价竞争损害服务品质”、“如何突出台湾特色”、“如何加大接待能力”等问题。不过,旅游市场的特殊性在于不仅涉及金钱往来,还涉及人员的交往,对两岸民众来说,后者尤其重要。
今年5月,广州商人马中飞到台湾旅游,误入“军事重地”拍照,被台湾检方羁押一天。这一事件被两岸广泛关注,台湾亲绿媒体借机大肆报道———头版头条并附以马中飞带着手铐的照片,马中飞第二天即被台湾检方“饬回”(告诫后释放,编者注),并如期离境。事后,一名台湾记者说,这个“大隐隐于市”的“军事重地”,连附近居住的百姓都不见得知道。
“马中飞事件”只是个案,但多少也说明了大陆游客在台湾旅游的特殊性。目前,大陆游客赴台都采取“团进团出”的形式,每团的行程都要事无巨细地向台湾相关部门报备。台湾导游吴玲敏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今年3月带一个大陆旅游团从花莲到台北,中途一位老年客人身体不适,不得不在七星潭停车上了趟卫生间。这个“小插曲”更被相关部门告知,要提出说明。“当然,这种事情解释后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带团时就会很害怕。”
台湾凤凰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廖文澄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种报备制度最直接的影响是大陆游客在台湾很难做到“自由行”,游客提前把所有行程都写好,还怎么叫做“自由行”。他说,“两岸现在人员交往这么密切,经贸相互依赖度高,以前保密防谍的那些僵化思想该改一改了。”
大陆游客要以更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这一年来,大陆游客到台湾享受了不少礼遇,感受到台湾民众的热情好客,但两岸分隔60年,注定大陆游客要接受岛内各界放大镜般的检视,必须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来自江苏常州的赵根大今年3月在台湾著名景点———野柳地质公园刻字留念,引发两岸批评,大陆网友认为他“丢脸丢到台湾去了”,面对舆论压力,他最后不得不公开道歉。其实,“赵根大事件”算是个案,对于大陆游客的印象,台湾媒体较多提出的却是一些看上去无关大雅、却有伤形象的细节。比如,大声喧哗问题。导游吴玲敏介绍,去年10月,她带的一个广东团,因夜里11点多大声喧哗被饭店其他客人抗议,沟通不成后,凌晨4点全团被饭店驱逐,不得不暂时在旅游车上休息。
据岛内媒体报道,大陆游客在台北故宫买纪念品,大声嚷嚷:“买白菜了没?”让故宫商店宛如“菜市场”。大陆游客的砍价问题也曾引起台湾不少争议,吴玲敏说:“大陆游客真爱砍价,在景点购物砍价,到便利店甚至免税店也砍价。”这让明码实价的台湾商家很不适应。
今年4月大陆游客人数暴增,出现诸多问题,令大陆游客的权益与形象均受损。台湾媒体形容那时阿里山“吃饭像打仗”、“离开像逃难”,还有著名景点太鲁阁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抱怨,大陆游客太多,上厕所、吃东西都排长队,有人耐不住就随地小便。
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游一年以来,虽然也发生了大陆游客因安全事故而死伤的事件,因为衔接不畅、大陆游客抵台后才发现“入台证”没办妥而原机返回等事件,但就总体来说,一年来大陆游客赴台游还是比较平顺的,姚大光为这一年的岛内旅游市场发展打了80分,他说:“不怕发生问题,重要的是能得到快速妥善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