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东学院校本部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2009-07-06陈志坚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心理

冯 辉 陈志坚

【摘要】本文以甘肃省陇东学院校本部的2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表明:57%的被调查者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对此,学校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多种渠道缓解大学生的各种压力;要培养学生长期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亚健康;30项量表;心理辅导;体育锻炼

一、引言

亚健康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目前许多国家的学者都提出类似的名称。如亚健康态、中间状态、中介状态、半功能态、亚疾病状态、亚临床状态、半健康状态、潜病状态、灰色状态、临床前态等。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我国多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映的程度。从生理角度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在次状态下如能及时调控可恢复健康状态,否则会发生疾病。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他们的表现比较复杂,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还有一种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的状态。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包括:心理障碍、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胀、心慌、胸闷、便秘、腹泻、感觉很疲惫,甚至有欲死的感觉。然而体格检查并无器官上的问题,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问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除了疲劳和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发脾气等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出现猝死,就是“过劳死”。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保障。通过对陇东学院学生健康进行调查,旨在引起决策者高度关注学生的亚健康状况。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陇东学院校本部的2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22名,女生128名。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2)访谈法:就亚健康方面的知识对有关的老师进行访谈。

(3)问卷调查法:采用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亚健康状况测试30项量表对5个教学系,4个年级,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26份,有效问卷225份。

(4)数理统计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处于不同亚健康状况的原因

调查显示:有87%的调查者不知道亚健康,有13%的调查者知道亚健康。对亚健康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对身体不适没有问诊和治疗是学生处于不同亚健康状况的重要原因。

2、学生不知道预防亚健康的原因

调查显示:有80%的调查者不知道亚健康会引起什么结果,有15%的调查者知道亚健康引起一些负面结果。有5%的调查者比较全面、理性的认识到亚健康引起的结果和预防措施。学校对亚健康宣传的不到位和学生对亚健康没有足够的认识是学生不知道预防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3、对不同系别的比较

根据不同系别的比较得出:体育系,音乐系亚健康比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9.13%、37.50%,英语系居中,其比率为55.55%,化学系、物理系比率较高分别为63.04%和58.33%。

(1)专业特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学习很多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技能的学习须进行大量重复的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有利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音乐系专业要求学生多跳多唱多练习,进而促进了健康。

(2)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体育系,音乐系采用分组、小团体、俱乐部等组织形式授课。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须进行大量的互动沟通,为了练好一个舞蹈、弹好一首曲子、做好一个动作,练者与授者都要进行大量的沟通。

(3)心理素质。音乐、体育通过优美的肢体动作展现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在表演文艺节目或参加体育比赛时,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心态才能把自我展现出来,表现出来。

(4)社会适应。企事业单位邀请体育系学生参加比赛或邀请音乐系学生参加文艺表演,多次的演出或比赛给学生带来了锻炼,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了学生接触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对不同年级的比较

经调查:一年级、四年级亚健康比率高于二、三年级。

(1)缺乏体育锻炼。四年级学生没有公共体育课,一周锻炼的时间少于4个小时,体育锻炼的缺乏,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身体机能下降和抵抗能力的下降。

(2)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大四学生马上面临毕业或考研,严峻的就业和考研压力让学生心理长时间处于焦虑,烦闷,进而引起身心失调。

(3)心理失衡。学校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引起心理失衡,大多数学生是由家里资助上学,一旦毕业,就意味着找工作,自立等烦恼的问题。学校生活稳定而安逸,毕业生在临毕业时充满豪情,经过几次招聘,面试后却发现现实的残酷,心理的落差引发学生心理失衡。

(4)情感因素。大四的学生马上面临着毕业,爱情是甜蜜的,分离却是痛苦的,当爱情遭遇分开,天各一方时,工作就业,家里亲戚的问题引起学生心理烦闷。

(5)角色转变。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由老师严管,父母严督,高强度长时间的学习环境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学习方式的改变、角色的转变、环境的改变、学习任务的转变,交友圈的扩大的种种不适及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的问题引起亚健康。很多学生都来自农村,进入到大学,城市的繁华和自身吃、穿、用的对比引起自尊与自卑,引起心理异常。

5、男女性别的比较

经调查:女生亚健康比率高于男生。

女生性格较内向,情绪较感性,会因为外界环境而影响自己的心情。情感比较隐蔽,心理的压力不会向外界透露而是自己一个憋在心里,引起较长时间的心理异常,从而引发亚健康,男生心理有委屈或心理不痛快时会选择一种自己的方式发泄,不会因不快影响自己太久。

6、学院学生的亚健康状况

经调查:处于“轻度身心失调”的亚健康状态学生占60.93%,“潜临床”状态的学生占34.37%,处于“前临床”状态占4.68%。“轻度身心失调”和“潜临床”占了亚健康的95.32%,说明我院学生亚健康状况处于轻度,只要经过一定阶段的调整和治疗,学生将恢复到健康水平。

四、结论

第一,学生对亚健康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二,体育系、音乐系亚健康比率低于物理、化学系。第三,一、四年级亚健康比率高于二、三年级。第四,女性学生亚健康比男性学生亚健康比率高。第五,陇院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处于轻度。

五、措施

1、学校应加强亚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

学校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多次数的讲解、宣传亚健康的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亚健康的起因、症状、外部表现以及后果。对于患上亚健康的学生要积极的治疗,做到预防为主,治疗结合。

2、加强学生体育活动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减轻精神紧张。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消除精神疲劳,益脑健脑,促进思维。运动能改善不良情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要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

3、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A能促进糖蛋白的合成,细胞膜表面的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C、B族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多维元素片;除此之外,微量元素锌、硒、维生素B1、B2等多种元素都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促进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4、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睡眠,形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适度劳逸是健康之母,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的保证,而生物钟的“错点”便是亚健康开始。戒烟限酒:医学证明,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素和氧气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抗病能力也就随之下降。少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会削减人体免疫功能,必须严格限制。

5、调整心理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善待失败,把失败看成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善待压力,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

6、通过多渠道缓解学生压力

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关心和爱护学生,努力为他们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心理测试与调查。开展毕业生心里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性氛围。

【参考文献】

[1]祝恒探.谢成主编.亚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孙庆祝.等.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健康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作者简介】

冯辉(1985-)男,湖南永州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亚健康状态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智珠二则
跟踪导练(一)
跟踪导练(一)
青年人群亚健康与肥胖的关系研究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心理小测试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