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决定你的圈子
2009-07-06胡玉龙
胡玉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话语都充分说明,人们普遍喜欢和自己脾气秉性相似的人。但是,也有人说朋友、夫妻之间互补的性格才会形成更大的吸引力。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鲁什顿教授经过二十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得出明确的答案:人们在选择朋友或伴侣时,会“本能”地倾向于各方面都与自己相似的人。外向的人大多喜欢与性格开朗的人交往,内向的人总是愿意和沉默寡言的人相处;激进的人通常喜爱思想前卫的朋友,保守的人也不会倾向于那些离经叛道的人:如果你的朋友或是家人都被认为行为怪异,那么你自己也会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容易被戏称为另类。
鲁什顿教授在对1600名参与者及上百对双胞胎,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后认为,造成这种“鱼找鱼,虾找虾”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基因”,这就是為什么双胞胎各自挑选的配偶也都非常相似的原因。结果发现,根据一系列可遗传个性特征的不同,相似基因在人们建立友情和择偶过程中能够起到“34%”的作用——这个百分比高得让人惊讶。
比如,如果你的配偶的基因与你的基因相似,就“更有可能”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研究表明。一旦基因相似性高,虐待儿童比率就会相对较低。此外,你们还会更加无私,乐于助人,愿意为那些与自己基因相似的人做出牺牲。
其实,基因相似的人们“更有可能”具有相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性格相似会让情侣的关系更牢固,幽默感也有助于维持双方的长久关系:女性更青睐能令自己经常欢笑的男性,男性更喜欢容易被自己逗乐的女性。因此,人们“更有可能”与具有相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结合,这与爱荷华大学心理学家埃娃·科洛南2005年针对新婚夫妇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在调查中鲁什顿教授还发现一个饶有兴趣的细节,人们往往会挑选“中指长度”与自己相似的人作为配偶,而不会将对方上臂的粗细作为择偶标准。这说明人们在挑选配偶时,会选择那些与他们本人拥有相同遗传品质的人。即便他们不知道这些品质是遗传的还是外来的。通常来说,中指的长度是遗传的,而上臂的粗细则是后天形成的。鲁什顿教授认为,人们在无意识中选择与自己基因相似的人作为伴侣,这说明在交友和择偶时。本能(也就是基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正是人们在潜意识里想要保护自己基因的一种方式。
鲁什顿教授这样总结他的研究:“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中,在交友与择偶方面,基因也只能起到三分之一的作用,其他的因素如外貌、身份、家庭状况、地理位置及互惠条件等都会对我们的交友和择偶产生影响。基因的相似是友情长久、婚姻幸福的基础,虽然现实生活中有这种现象存在:丈夫喜欢音乐而妻子却对此不屑一顾,妻子酷爱电影可是丈夫却不感兴趣。但这些差异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太多的不同难免会扼杀这段婚姻和感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保罗·汤普森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对20对双胞胎进行智商基因研究后得出结论: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人类的智商在出生前就决定了。他说:“我们发现人类大脑的结构受基因的影响很大,那些基因相似的人大脑灰质区也类似,而大脑结构差别较大的人,其智商差别也很明显。结论是,基因、大脑结构以及人体行为三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反映出大脑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基因。”没想到,基因相似的人智商居然也差不多。他们当然愿意在一起生活,也更希望经常交往。这一研究恰恰能够证明鲁什顿的观点。
您不妨将自己的真实生活,和鲁什顿先生的研究进行一下对照,看看自己和配偶、朋友到底有无相同之处,有无相似的爱好和思维。如果条件允许,您也可以和自己的配偶和朋友都进行一下基因检测,说不定真有不少相似之处。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了保险起见,如果您还没有结婚。最好先检测一下自己的基因,寻觅伴侣时不妨和对方的基因做一个细致入微的比较。这样可以确保您的婚姻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