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的力量
2009-07-06王水芬
王水芬
战国时期的冯谖是个善于“炒作”的人才。他先成功地把自己“炒作”成齐国的重要人才,然后又把齐国“炒作”成举足轻重的诸侯国。
冯谖所供职的场所,就是战国时期齐国宰相孟尝君田文的智囊团。那时候田文建立了一个有3000人之众的智囊队伍,都是各方面非常专业的人才。在这样一个团队中,想混出点名目来实在不容易、对以新人身份加入进来的冯谖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好在这个冯谖掌握的“技术”非他人可比——他是专事“炒作”的人才。
他开始有步骤地“炒作”自己:
首先是显出自己的不同。孟尝君田文第一次见到冯谖的时候问他:“您有什么爱好吗?”冯谖回答:“没有爱好。”
“那您有什么能力鸣?”
“没有能力。”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物早就被轰了出去。但这次负责接见的人是孟尝君田文——齐国身份和地位仅次于国君的人,能通过别人的引荐并被召见于此,绝不是普通而随意的面见方式。对冯諼如此的回答,接见的人多少都会错愕一下,然后会想得比较复杂。冯谖利用的就是这种心理。
果然、田文感到很惊奇,把他留下了。
进来只是第一步,淹没在3000人之中,也不能算作成功。冯谖的下一步目标,是要让自己脱颖而出。
在田文手下待了没多久,冯谖就高声在门口练着剑唱歌:“吃饭没有鱼啊……”
寄人篱下,给什么吃什么,怎么还敢挑剔和提要求呢?更何况还是他这样一个没有才能且对团队没有过贡献的人?这种反常的举动立刻就成为热门话题,并很快传到孟尝君耳中,其他门客都准备看田文怎样处理这件事。对田文来说,多一口饭少一口饭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自己良好的口碑与为人处世的作风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作为这样的高尚人物——是不值得为这点儿问题去损伤门客们的积极性。于是,就批准冯谖和其他门客一样的伙食待遇了。
过了不久,冯谖又来了一次“出门没有车啊……”于是他又得到了使用公车的待遇。再过一段时间他又来了一次“家里没人养啊……”于是他的母亲也被接来了。
在如此人际关系复杂的团队中,如果真的在乎待遇问题,更好的解决办法无疑是私下找田文谈,而冯谖为什么如此高调呢?由此可见、待遇是次要的、通过这个方法让自己尽人皆知,更重要的是在田文心中保持足够知名度,这才是目的。
不久之后,冯谖又成功“炒作”了田文——
田文在门客中征召去自己的封地收债的人,恰逢灾年,粮食歉收,别的门客都不愿意做这苦差事,可是冯谖应征了。田文开始没看出他是谁、别人一介绍:“这就是那个‘没鱼吃、‘没车坐的人。”田文这才想了起来,并且认定——看来这个人真的是有才,以前一直是在隐藏自己。事实证明,冯谖在封地将百姓的债券焚烧的举动,更是成功地“炒作”并“包装”了田文乐善好施、宅心仁厚的形象,积聚了民心与人气。
当时齐国换了宰相,作为旧臣,田文被齐国国君解除了职务。冯谖的机会到了,他找到田文,要了一些活动经费,来到了梁国开始游说,四处宣传田文的管理才能,并放出风去说几个大的诸侯国正在争请田文。得到消息的梁王赶紧派人到齐国聘请孟尝君田文。可是在冯谖的策划下,田文先后三次都坚持不受,害得梁国使者白跑了三趟。这三趟,终于引起了各诸侯国的广泛关注。
这番“炒作”收到了奇效,齐国新即位的国君听说后,内心里惴惴不安,琢磨自己是不是不小心放弃了一个对国家非常重要的奇才,于是赶紧找回田文,提高了地位与待遇,重新任用他为宰相。
经过这样一番“炒作”后,仅凭舆论的力量,田文便名声大噪,成为战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而齐国的地位与影响也借此昭然跃升。
这样看来——“炒作”的力量,是多么的不同凡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