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光与绘画的关系
2009-07-05朱姝姝刘哲姝
朱姝姝 刘哲姝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绘画与光的关系,西方油画中的光表现早期更多的是来烘托氛围,随着印象派画家对自然光的研究,写生方式的开拓,绘画中光的表现更是一种立体的元素。但同时光对于不同的艺术家,在画面的表现也是轻重有别。当画家把光表现运用到主题、情感、意义表现上时,光在画面中的表现,不仅能诠释不同艺术家的内涵和手法,也表现了不同时期绘画语言的变化。
关键词光绘画关系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
1 光与绘画
在欧洲,“光”被称为“欧罗巴”,它有两个意思:大陆或日不落之地。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科学、技术、艺术等的变革,而同时“光是绘画的主人”这一命题在此时予以充分的显现,我们可以说有了光才有绘画,光是绘画的基础和前提。
在这以前不乏对光的猜想和定义,如粒子说、波动说等,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从科学的意义上发现光的量子本性,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现象。在这以前人类对光认识和判断,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对它的表面认识,多是主观上来赋予其意义和功能。绘画中光的出现不是偶然,是为了描绘画中的空间感受,是作品本身的需要。光与绘画的关系就像一对平凡的情侣,彼此都需要对方,彼此都不可缺少对方.在绘画中,与光有关的比如:自然光、人造光、高光、反光等,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光这一重要的元素,当画家把光用到创作中来表现主题、表达人物个性时,就体现了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光已不仅仅是用来表现加强物体的真实感受,而是与形体、色彩作为同等重要的绘画形式要素。
有了光,便有了形状,有了体积,有了色彩。在绘画艺术中光的运用以及对光与形体、光与体积、光与色彩的研究是艺术大师们孜孜以求的重要方面。最让我们熟悉的伦勃朗荷兰画家,他发明了“光影塑造法”,在画面上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光线。他将光与影的结合,生动的展现人物为形象,并完全真实的还原了参照物。艺术家对这些重要方面的关心,就其根源来说在于艺术表现中对光线的运用和表现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写实性的绘画风格。光线不仅是当时艺术家解决造型的方式、再现自然的工具,而且还是表现艺术家主观情感,正如科学的观点解释:因为有了光才有五颜六色的世界,光通过照射分解,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多彩的世界。参照物因为受光,而又因为自身的物理属性,反射出不同的光波,我们才能区分开各种不同颜色的物体,在画家描绘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是几个基础,同时也在无声的述说其作品内涵。
光线的不均匀照射可以提高物体空间深度的知觉,使人能够强烈的感觉到物体的空间特征。正是利用了光线照射事物时产生的明暗变化,使视觉产生了空间知觉,绘画才能够实现在二维的画布上能传输到我们视觉中的是个三位真实的立体世界。西方油画对于光线的运用和表现、再现、创作尤为重视,不仅反映出艺术家对现实参照物的临摹与再现的能力,而且反映出当时艺术家对参照物个人情感、个人情绪、认识的精确表达。艺术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对光线的运用和表现不仅是再现客观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光成为组织画面形式和表达主观情感的视觉符号。写实风格的油画是立体形象呈现于二维平面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描摹出物象同光线照射而形成的明暗关系,临摹出不同物件反射光的颜色差异,不同结构通过光的作用形成不同的远近关系。光的作用在绘画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的演变,由最初光作为圣灵显现的昭示,到位了描摹显示所采用的明暗法。
2 绘画中光的处理
透明画法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它是19世纪以前欧洲传统的绘画技法。透明画法主要是进行色彩罩染,使两种颜色通过视觉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它与物理和派生的第三种颜色虽有相同的色相,但视觉效果不一样,前者更为深沉,具有珠宝般的光泽。
在运用透明画法的作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颜色以透明的稀薄色或上光色添加上去。
“光学灰”是透明画法表现出来的一种视觉效果。古代艺术家在坦培拉或油性色底上用树脂光油进行釉染后,涂以透明或半透明覆盖层,使各色层通过重叠显露出来,即产生色彩奇异的透明灰色——“光学灰”。这种光学灰在画面中时常是作为一种氛围在烘托出主体,传达一种当时的情感、情绪、理念。这种透明灰色和调配出来的灰色相比,视觉效果不大相同。它是直接画法无法达到的。鲁本斯当时就以创造光学灰著称,他曾对他的学生说:“至少暗部最后一层色应是透明的。” 到现代,油画风格的不断增加,人们更多是主观上增加或削弱光在绘画中的表现,在写生过程中,画家或许会更积极地组织画面的构成和色彩,对参照物的真实性置之不理,或有的完全就只有光的独立性表现,完全把光作为一种素材在其中展现,而弱化了参照物本身的其他物理属性。受光、背光、阴影在油画写生中,因风格的多样化,都被画家本身主观的再运用。
3 光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因为光的真实性存在、画面中光的多样性表现,构成了人们视觉、客观、画面三者间莫名的一种游戏关系。每当艺术家为此而感动的时候,都会抑制不了自己的激情想将这光和色彩的神奇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但真正走进深入研究并逐步发展的是欧洲19世纪印象派的画家。
应该说致使印象派研究光与色的关系并用之于绘画中的,是19世纪光学科学的发展。
为什么在白色的太阳光下,物体会呈现出五颜六色呢?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穿过物体透射出去。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印象派画家意识到潜在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内在真实性。需要更加真实的描绘大自然,更加真实的表现色彩、明暗、体积、空间。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鲁昂大教堂》这幅作品就十分生动的说明了这一问题,不同的时间就有不同的光,并且由于光的千变万化、光在教堂上产生的瞬息万变的感觉,画家想用最快的速度把握它,用笔触在画布上表现肉眼看到的光,用亮色彩、点彩的方式加以表现。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并不同印象派以前的笔触、色彩、空间、体积。莫奈是第一位以他的绘画深入探讨这种视觉光影的艺术家,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敢地表明,当人的肉眼在远距离观察时,林中的树木或一组房舍,已不再是一连串可以区分开的独立实体,他要尽可能准确按照我们所见的状态去表现它们。
雷诺阿早期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1870年雷诺阿29岁。就在此时期,他去阿让特依,跟随莫奈去户外写生,去理解和感受大自然中的光效应。雷诺阿画《青蛙塘》着重表现水与倒影的关系。由于水的流动性、不固定性,光在水中的呈现是变化的,人们所看见的光是摇摆不定的,画面、眼球、艺术家风格等因素集合起来就看见的是不同青蛙塘。画面上短暂停留的光,是艺术家本人个人的捕捉,个人的风格呈现。
印象派的绘画为了很好的表现光对色彩生成的规律,大多运用纯色,用点彩的方法使色彩在画面上达到一种空间混合的效果,要观众也参与其中来,用眼睛来调和画面的色彩,这是印象派作品的一个普遍规律。因为我们周围不仅有自然光、还有人造光,当多种混合光集合,又使另外一种感觉对于艺术家来说。所以我们也看到喜爱表现舞台灯光的德加,他似乎更喜欢找光,寻找感兴趣的光。他认为“我是善于用线的色彩画家”。
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修拉把文艺复兴传统的古典结构和印象主义的色彩和光结合起来。而他自己也成为新印象画派"点彩"的代表。他捕捉光和色,将它们在黑色和白色中复活起来,创造出阴影有利于形体塑造,光亮充满神秘色彩,过渡的灰色显露强烈生命力的世界。
凡高是最具有情感个性的画家!他的画上的色彩并没有脱离印象派画的客观性,只是他这种客观加入了情感而已。凡高的《星夜》显示了如何运用色彩获得强烈的表现效果。深紫色的天穹,黄色的星光,向上缭绕的绿色柏树侧影都给人一种极其不安和骚动。他的这幅画运用了许多不安份的带有色彩的线条,略不同于点彩,但其空间混合的原理则是一致的。他对较深的光线十分敏感,所以又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现化绘画之父"塞尚是一个静物画家,他在其静物画中注入了更深的个人情感,光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影子,他朝着这个方向绘画,但是并没有完全拾起这个影子,时而与他有交集,但是他更注重光对于自我情感在画面中表现的辅助作用。
如今科技带来的好处就是对于光的真实捕捉手法也越来越多。光线是帮助我们知觉空间的最重要的标志物,但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视觉现象来对待,或者至少没有把它当作各种物体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性质。但对于艺术家,油画中光的运用表现和光对与油画创作者来说,光就是眼睛,带给我们信息。不同的艺术家对于光的表现解铸造了不同的绘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