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Beginning , Half Success
2009-07-05陈聪聪
陈聪聪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度之中,所以又被称为定向导入。笔者近年来在课堂定向导入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本文具体阐述了课堂导入的目的与功效,并结合笔者的课堂实践,对定向导入的课堂实施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英语课堂定向导入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定向导入”指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在进入新课时运用建立情境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正如英语教育专家刘兆义老师提出,对于英语课堂,一个有效的导入起起到3A的作用(刘兆义,2006),即:Arouse(激励;启发),Advertise(引起注意)Advance(促进)。
然而,经过长期的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定向导入在英语教学的实践操作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差强人意的现象,其表现如下:
——教师一讲或一演到底。学生只能停留在观看和欣赏的状态。
——耗时过长,不分主次,过分渲染。
——偏离课堂主题和目标,设计的情境、内容、过程过于牵强。
——以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演示为中心,内容及其过程喧宾夺主。
——形式单调枯燥,教学环节不顺畅。
如何摆脱这些通病,要首先从明确定向导入的目的和功效开始。
2 定向导入的目的和功效
近年来,国内的学者和教育家们对课堂导入的作用进行了诸多研究:胡淑珍(1996)提出导入也叫开讲,她认为导入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王宝大(2001)等编著的《导入技能结束技能》一书中指出导入目的在于:导入新课,新旧衔接,启发学生,激发兴趣,说明目的,暗透动机,创造氛围,营造情境,等等。傅建明(2005)在《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一书中指出巧妙设计导课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以至于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上这些研究具有一个共性,即都强调了导入的重要性。
综合各专家的理论,并结合课堂实践,笔者把定向导入的目的与功能主要细化为以下四点:
(1)引起注意。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状态。在英语课的开始,要给学生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课前活动的各种思想,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激发认知需要。在导入活动中,教师将所设置的学习情境作用于学生,通过导入,引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内容,与教学内容对峙,使其表面化,激化,使学生感到与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不协调,充分意识到认知上的差距,从而产生了认知需要。
(3)形成学习期待。学生意识到了认知上的差距,产生了认知需要,还不能构成学习活动的启动机制。教师还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活动的方向和活动的方式,即产生对学习的期待。
(4)促进参与。教师通过强化,使学生得到来自于集体和教师承认的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参与教学的欲望。
3 定向导入的课堂实践策略
3.1 定向导入的原则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笔者认为,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基本上要符合以下五个原则:
(1)针对性。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要全面地了解新授教学内容在整个单元及教材体系所处的位置,分析学生现有知识贮备和能力水平,有针对地设计导入,确定导入的方式和内容能与教材有机的结合,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2)趣味性。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们一旦有了学习动力,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3)新颖性。课堂导入的材料、方法要新颖。现在的小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
(4)简洁性。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C.Eckersley )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尤其在新授课的导入,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教师冗长复杂的导入设计不但占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导入的简洁性尤为重要。
3.2导入的方法
(1)歌曲歌谣导入法。音乐、歌曲是一种美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它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素养,激发兴趣,小学生对歌曲兴趣颇浓,恰当地选择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歌谣,可营造活跃生动的氛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奠定基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种方法是课堂导入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方式。
(2)TPR活动导入法。小学生活泼好动,在英语课堂中用英语广播体操TPR活动来导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教新词body、arm、leg、foot单词一课时,教师可用句型touch your eyeearfacemouth ose与学生一起边说边做动作以此复习旧知,然后当学生做兴正浓时导入呈现Shake your bodyStemp your foot……学生自然习得新知。
(3)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VCD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①图片导入法。上《Color》话题时,教师就给孩子出示了两幅黑白和彩色对应内容相同,但效果截然不同的画,问学生“What do you see?” “Which one do you like?”“ Why?” 鲜明的对比自然而然地将孩子带入了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
②简笔画导入法。简笔画就是利用最简约的点、线、面来表现物象基本特征的一种绘画形式。简笔画适应于各课教学,具有使用频率高、可容量大,简洁易画和远视效果好等优势。
③教具导入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具的使用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开启创新与增长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各环节。如在教PEP第四册Unit3 Clothes时,笔者借助一张手工纸,通过不同的折法将T-shirt shirt pants shorts skirt一一导出。
3.3 设疑、悬念导入
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疑,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构成悬念是导入的另一种方法。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以疑入门能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上PEP?Im hungry .句型一课时,教师以一婴儿的哭声为开场白,问Why is the baby crying? 让学生对婴儿的哭因展开激烈讨论,由此引出了hungry的学习。
3.4 复习导入法
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架设从“已知”攀登“未知”的梯子,诱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上PEP Book5《Season》时,教师就让孩子用已学的天气知识说说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China?和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Australia (当时中国是夏天而澳大利亚为冬季),带出了winter、spring、summer、fall词的学习。
3.5 情景导入法
情景导入是指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与其发生的实际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情景导入法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导入新课方法。如在新起点2A Lesson 8Whats he like? 句型时,笔者就运用恐龙妈妈,鸭妈妈,鸡妈妈,鸵鸟妈妈,蛇妈妈等图片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大家畅想即将破壳的蛋里出现怎样的宝宝?由此导入Whats he like ?的操练,学生在恰当的语境中掌握了语用。
3.6 故事导入法
没有一个孩子不爱听故事的。故事导入教学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英语的潜力和无限想象力。我们应该遵循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征,把一篇枯燥乏味的课文改成一则小故事,结合图片、手势、表情来辅助故事讲解,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还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在教授 牛津英语2A Unit 8 “Ittime to …” 句型 时,笔者就呈现了一个flash故事——“ A lazy student”总是上学迟到,上课睡觉等等不好的习惯,由此启发学生对他的作息时间展开讨论。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定向导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因教师风格各异,教材内涵不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入设计也必定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景象,但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我们能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就一定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