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职教英语教学应重视文化内涵

2009-07-05吴卫清

科教导刊 2009年35期
关键词:职教交际英语教学

吴卫清

摘要职教英语教学目前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教学思想、教材和教法都处于新旧交替之中。本文就转型中的职教英语教学有关文化方面的问题,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职教英语教学文化内涵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1 随着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

有的重视

目前各类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开设一至两年英语课程,这对于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说,职教英语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之一是文化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表现在教材上,抑或在教师本身和教学方法上,不同程度的存在文化方面的缺憾。

1.1 教材:文化内涵尚存欠缺

以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省编职业中专英语教材为例,基本上是十几年前的老面孔,全书没有多少生气,缺乏生活趣味和时代气息,换句话说就是文化内涵不足。而且很多地方前后内容不相连贯,课文与练习脱节,冷僻的词汇、繁琐的语法注释和各种错误随处可见。显然这样的教材有些过时了,不能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要求。

值得庆幸的是,进入新世纪之后,职教英语教材滞后的局面大为改观。根据教育部新颁发的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和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编写的中高职英语教材,“着力体现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的精神,注重交际应用,突出职教特色”。教学思想上强调“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新教材紧扣大纲,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紧密,教学单元的各种教学活动都围绕与学生日常活动或涉外交际活动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由“综合”向听说读写等技能或词汇语法等语言项目辐射,充分体现了“语言项目是交际手段、交际技能是教学的目的”的教学理念。因此新教材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文化品位上都提升了很多,对我们的职教英语教学无疑是一大贡献。

但各地院校在教材使用方面似乎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据了解目前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包括地方教材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让教学思想滞后、文化品位不高的教材继续使用下去,显然会对英语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说严重点会误人子弟。因此及早启用新教材并按其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工作,可以说对于提高职教英语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1.2 教师:文化素养略显不足

多年来我国外语教学一直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将语言形式和社会交际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上面提到的职教英语教材出现的新变化就是这方面探索成功的一种反映。这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既要把语言知识作为交际的手段来教,同时要把交际技能作为教学的目标来培养;既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更重视学生交际技能的培养。因此要求业内教师不仅应具备过硬的语言功底,而且要有较强的文化意识,较深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我们注意到,目前业内不少教师对于培养学生交际技能这一点还不够重视,对于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很不适应。他们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习惯于“满堂灌”,围着考试指挥棒转,成绩为主,分数为重,实际能力不过是分数的“附属品”。这些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需要我们努力加以克服,否则不能适应现代职教英语教学的新要求,难以培养出初步运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1.3 教学:观念、方法相对陈旧

毋庸讳言,我们的传统教学法或路子存在明显弊端,即便现在,我们仍可以从教材上或从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感受到结构主义理论影响的痕迹。该理论把语言看作一个封闭的系统,教学法上强调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注重语言形式及其内部结构,而把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社会功能的联系割裂开来。受其影响,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学生为听众,每介绍一个新的语言项目时,以点带面,面面俱到,反复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被动吸收,课堂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记笔记,做试卷答题,而不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师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情感交流与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一般来说这样“教”出的学生比较擅长于考试,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读、写的能力)比较欠缺,即出现所谓“高分低能”的情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交际法教学理论和方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开始流行。与结构主义不同,交际法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要求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要注意结合文化,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言功能的背景下进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当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活动中逐渐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这是以文化教学为主的一种全新做法,对于早已习惯了传统教法的教师来说,无疑对其本身的语言能力、教学观念和方法等是一个大的考验和新的挑战。

2 上述三点的核心问题是教师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和组织者,教师本身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及其对于文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以及他们处理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能力与方式,往往对实际教学的走向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要改变目前状况,做好新时期职教英语的转型工作,关键在于解决好教师自身的问题,首先是认识问题。

(1)文化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以为社会中会读书识字有知识有学问那部分所谓“文化人”所有的东西就是文化,即为社会所公认的“更高雅、更令人心旷神怡的那部分生活方式”。人类学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从价值观念、信念信仰、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到文学艺术、音乐建筑、科技成就和语言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甚至连打喷嚏这样纯生物学的现象也与文化有关联。简言之,文化是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文化中那些看不见、隐藏的和抽象的东西,像思想、信念、价值和时空概念等,不仅给外语学习造成困难,而且可能构成跨文化交际的潜在难点。

(2)文化和语言是鱼水关系。语言--“高度复杂的口头的象征的信息交流系统”,是人们赖以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文化的信念、价值和规范的“最主要的传播者”。由于有了语言,人类文明才得以延续,文化才得以传承,如古老的华夏文明几千年来延绵不息,繁荣昌盛,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汉语言的功劳。同时,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例如,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成天与雪打交道,对雪观察入微,把雪分成七大类,因此在他们的语言中有七个不同的词汇,而英语国家的人只掌握snow一个词,因为雪对他们来说远没有对爱斯基摩人那样来得重要。再如,对亲属的称呼,英语国家的人只有aunt,uncle等为数不多的词汇,“祖母”“祖父”“外祖母”“外祖父”不加区分,都叫grandmother,grandfather,而我们汉语里亲属的称呼语却有114种之多(见赵元任《中国人的各种称呼语》),这真实反映了汉族大家庭的社会现实。因此,语言及其应用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两者完全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彼此不可分割。

(3)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从小孩习得母语的方式可以看出,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是学习文化的过程。他们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完全浸渍在母语文化中,接受感染和熏陶,并通过反复不断的语言模仿练习,在很短时间里就完全能听会说自己的母语,进而获得与别人进行交流的能力。这一语言奇迹的出现得益于优越的母语文化环境,得益于文化与语言的高度密切的结合,因为在小孩这里,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吸收是完全一致的,两者自然而然地同步进行而又相辅相成。

(4)学习一门外语,必须在文化中进行,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否则无法真正把它学好。因为学习一门新语言就是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需要从头学习和了解,包括了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民风民俗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同他们交往。

3 基于以上认识,再来看我们的职教英语教学,就很容易明白

应试教育的传统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目标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必须加以改变,文化因素必须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跟上时代的进步潮流,更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我们应在加强自身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同时,在以下几方面做好转变和创新工作,尤其要做好自身的转化工作,积极探索,不断进取,以开拓职教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3.1 确立文化意识,转变教学观念

上面提到的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和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教育部职教英语教学两个指导性文件,都把“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作为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这一具有我国职教特色并充分体现职教外语改革方向的崭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充分领会并贯彻和执行。首先从思想观念上尽快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树立大文化意识,彻底改变那种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轻应用、重语言形式轻语言社会功能等传统习惯和观念。

3.2 以文化为本,教学方法由教向学转变

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教学实践上要把教学从以分数为重、以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的应试型模式,转变到以人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外语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轨道上来,逐渐完成由教向学的转变,即要在教学上充分体现语言的工具性特点,使教和学的活动始终在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双向或多向交流的气氛中进行,真正把教学从以语言知识为主的轨道转到以文化唱主角的轨道上来。

上述转变实际是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根本变革。过去那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或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模式,不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教学中要注意消除传统教学法遗留下来的负面影响,将那些机械操练、死记硬背、繁琐的语法分析和死板的课文翻译等方法,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取而代之,让学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真正使课堂成为师生间和同学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开放的活动场所”。

3.3 革新教学手段,改善文化环境

目前职教英语教学手段比较落后而且单一,我们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气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改变这种状况,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相适应和相配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环境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是困扰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因为外语学习不同于母语习得,最大的困难在于母语文化环境的缺乏,而要学好一门外语,特别是对于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言,制造这样的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营造一种异国文化气氛,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一个有利于语言能力生成和发展的小气候。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语言的功能性与交际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重心已经由语言形式向交际功能逐渐发生转移。如何顺应这一趋势,做好新旧交替时期职教英语教学的转型工作,对于切实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职教英语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思考。

猜你喜欢

职教交际英语教学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两块磁的交际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