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2009-07-05曾红平
曾红平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动力,也是教好学好数学的良好开端。兴趣激发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任务,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是学校文化基础课中的重要课程。然而,很多学生却只有在考试时才感到数学有用,一旦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就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数学知识很少,便认为学习数学无用又难学,浪费时间,常常用一种消极的态度面对数学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部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认为要使数学教学达到一定效果,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下手,以下是笔者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1 认识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培养良好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种活动,并使之朝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具有切实、良好动机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积极的,愿意并自觉参加智力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可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因此我认为数学老师必须上好第一堂课,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让学生明白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数学思想,会对其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如数学的精确、严格,使人们在工作中减少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的习惯;数学的抽象分析,使人们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数学中严密的认证、精练的表达,使人们的谈话和行为简单明了。另外数学知识是学好专业知识的必备基础,如:在建筑测量中,若要测量高山上电视塔的高度,则可用解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在做模型时计算如何使所用材料最省,可用函数最值来解决,等等类似的例题,可让学生意识到学数学有用,要学好专业必须先学好数学。
告诉学生怎样学数学:大多数学生学习方法欠佳,对学数学有畏惧心理,认为自己数学是学不好的。这时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指出他们成绩不好的几大原因,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怎么知道我以前是这样学习的”,然后再进一步告诉学生只要改正这些毛病,数学是难不倒我们的,让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我一定能学好数学,我一定要学好数学。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信心和动力,从而对数学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
2 关爱学生,加强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平等地对待学生和热爱学生就会发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热爱教师,就乐于接受教师引导,有人曾经对学生作调查,约占70%因喜欢教师而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占30%因不喜欢教师而讨厌教师所教的课,由此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态度与学习成绩具有明显的作用。教师平时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放下老师架子,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发现学生情绪波动影响学习,要及时加以引导教育,使师生在交流互动中升华情感,从而对老师所任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激发较强求知欲。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是真正在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化成一股较强的学习动力。实践证明,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3 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注意、记忆、思维高度凝聚,让学生在对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状态下,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例如在讲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时,要学生思考问题:用一张1毫米厚质地均匀的白纸,对折32次后,白纸的厚度可达到到达月球的距离。学生听后都觉得不可思议,惊讶地望着我并发出一阵阵“不可能”的感叹声,这时学生已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经过引导分析,得出通项公式,带领学生利用公式求证思考题,很快老师就可以看到学生满足、自信、钦佩的笑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情境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可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寓理深刻的趣题趣例,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世界名题的历史典故,一些已经解决或尚待解决的数学猜想,一些似是而非的数学诡辩等等,必能妙趣横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4 注重学生实践数学及实际应用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前提是感到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分段函数时,学生对定义域内的取值范围不同,而对应法则(解析式)不同难于理解,难掌握,教学时(下转第78页)(上接第74页)可用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如:某旅行社推行团体旅游优惠政策,10人以内,每人1000元,10人以上,可打8折,则可建立旅行人数和给多少钱的解析式,从而让学生理解掌握分段函数,且根深蒂固。还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事例,构造建立分段函数的例子,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增,也增添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5 以“模拟实习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教师可在一些习题课或复习课采用“模拟实习式”教学,就是说学完一章节的内容时,组织学生挑选其中的某些内容在课堂上讲解,让学生自己充当一次教师,而老师可以在旁边进行适当的记录与提示,当学生讲解完毕,老师可以就其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复习方式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竞争性,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6 巧用激励法
对学生学习过程经常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能强化学生的求胜心理,增强自信心并使情感由维系上升到兴趣和意志情感的水平上来。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课堂上,我设计的练习总是有不同难度的题,让不同的学生做完不同的练习题,然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就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