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2009-07-05杨怀峰
杨怀峰
摘要如果语文课堂缺乏生机,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降低。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动之以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想碰撞、设置情境、巧用提问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课堂灵动起来,激活语文课堂,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灵动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让课堂灵动起来,激活语文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让课堂灵动起来?就此作以下探讨:
1 师生平等交流,是促使课堂灵动的前提
(1)重新定位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伙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注重课文知识点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师应当转换教学思路,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伙伴,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共同对文章进行理解、欣赏、评判,师生互动学习。这种平等宽松的环境更能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师生平等交流要达到和谐互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持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要摆正自己心态,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主动亲近学生,把外在权威化为内在权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我们将会发现,教师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亲其师,则信其道”,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 动之以真情,是促使课堂灵动的基本方式
(1)语文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动之以真情就是用文本的真情、作者的真情引发学生的真情,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语文之所以能吸引学生,就是在于语言能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文章的优美和深远的内涵,引起学生的共鸣或者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这是其他学科不具有的特点。
(2)教师的真情是触发学生和作者情感沟通的媒介。教师应当在深刻体会文本内涵的基础上,用教师的真情感受引导学生对文本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的描述进行思考,使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真、善、美,引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解历史、认识人物、感悟人生、积淀文学和语言知识、锻炼语文能力等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课堂灵动的重要环节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要让文本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这是促使课堂灵动的重要环节。“文似看山不喜平”,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生动的语言,怎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教师要善于架起文章知识点与学生兴趣点的桥梁,引导学生有机的读文章内容。教师或者引导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经历故事,感受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感悟人生;或者让学生代替主人公,按自己的思维去推进故事情节或抒发情感,反过来思考主人公为什么这样做,而自己为什么想那样做,从而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词句理解,探索文本的内涵,思考主人公的心理经历,升华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4 引导学生思想的碰撞,是促使课堂灵动的催化剂
(1)学生认知差异引起思想碰撞是正常教学现象,教师应转换教学思维,抓住机遇,巧妙引导,变不利为有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与文本的思想发生碰撞时,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发生碰撞时,同学之间的认知发生碰撞时,这些时机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机遇。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引导能力,要善于抓住机遇,合理引发碰撞,根据文本的知识点、价值观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正确的道路,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和批判,开展辩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对学生的思想碰撞围绕教学目标因势利导,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不同,对文章理解和感悟有深有浅,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程度、理解程度、思维状态,教师通过倾听学生发言,观察课堂气氛,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知识感受、理解以及困惑层次,因势利导,抓住学生深入思考和再度探究的契机。教师应当面对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语文教学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分层施教,在学生困惑不解时进行启发,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时予以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时进行点拨,使其明晰。使课堂呈现出活而不乱、张弛有度的状态,保障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增强他们的信心。
课堂教学不是为了“教”而“教”,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积极体验者。让课堂灵动起来,激活语文课堂,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