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鉴赏中几组常见的虚实关系

2009-07-05都爱莉

科教导刊 2009年35期
关键词:李白想象诗人

都爱莉

摘要本文从以下角度对诗歌鉴赏中的虚实关系进行阐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真者为实,幻者为虚;有形为实,无形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关键词虚写实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对虚与实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中,笔者力求以一种简洁的形式,把最常见的几组虚实关系做一些浅近阐述,以便给学生一种清晰的思路。

1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此处的“虚”指“虚缺”“留白”,“实”指“存在”“实有”。钟嵘《诗品》中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济慈的“听得见的音乐美,听不见的音乐更美”指的都是这种关系。绘画中的留白,音乐中的间歇,篆刻中的残破,书法中的飞白等都是运用虚缺的手法,使虚实相生,收到以无胜有、以少胜多“语尽而言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良好效果。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

2 真者为实,幻者为虚

此处的“虚”指“联想”“想象”“回忆”“梦境”等,“实”指“真实”“现实”。此种虚笔利用联想和想象去组接生活的画面,去自由构筑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天地,极大地满足了艺术欣赏的需求。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前两句是实,和妻子一问一答,表现出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接着写眼前夜雨交织绵绵密密之景,愁苦便更加浓郁。后两句是虚,化实为虚,想象未来重逢之乐,用未来重逢之乐反衬今夜离别之苦,而今夜离别之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加了未来重聚时的乐。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劫波度尽,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未来团聚的喜悦的虚景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这是实写,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

3 有形为实,无形为虚

此处的“虚”指“抽象”,“实”指“具体”。古人说过的一句妙语:“春之精神写不出,以小草见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山之精神是抽象的,难以捉摸,如何表现呢?只有借有形、可睹的小草和烟霞来描画了。如表现人的愁思,如果按常理进行正面描写的话,很难把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而运用虚笔,化实为虚却能达到这一效果。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这样的实例。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谓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诗人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短短九个字,就形象而生动地把愁之繁多,愁之无尽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化实为虚,虚实相生,使愁在李清照的词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繁重至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长是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愁之深是李颀的“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愁之广是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为什么是那么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都得益于虚笔的运用。

4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此处的“虚”指“间接”,“实”指“直接”。书法上讲究疏密,园林上讲究掩映。侧面描写就能化实为虚,往往虚写想要表现的实的东西,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便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再如《琵琶行》中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感情。“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以实写虚,别有情味。白居易有一首《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表现雪大之实,并非亲眼所见,处处从虚处落笔,尤其是末句写声,雪大雪厚的景象如在目前。

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在此基础上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所句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猜你喜欢

李白想象诗人
快乐的想象
一生
“诗人”老爸
愤怒
诗仙李白的归宿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倒下的那一刻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