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长要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
2009-07-04曹克锋
曹克锋
实施素质教育至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内容。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我国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最基本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新阶段,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陈小娅副部长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素质教育强调不断提高质量,基础教育要让年轻一代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人人“有学上”和“上得起学”之后,“上好学”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期待,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集中更多的精力进行认真研究,切实做好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工作。安下心来办学,潜下心来育人。中小学校长更要把抓好教学摆在第一位,要走进课堂,加强教学管理,推动广大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近段时期,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借国家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之机,以“学校安全大于天”为由,渐渐偏离了学校的本职工作。部分校长把主要精力消耗在事务性工作上,疲于应付、应酬,而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投入时间不够,投入精力不足,甚至甩给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平时不问不闻;有的学校至今还采用“大锅饭”式的方式评价教师教学,与绩效工资挂钩只是形式:有的学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没有把教学工作抓在平时、落实在平时,致使教学任务无法落实,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质量也无法保障。还有个别学校一说抓质量,就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把学生一天到晚地关在教室里,搞满堂灌、题海战,艺术教育活动没有了,阳光体育运动也不坚持了,科技创新活动不开展了,安全演练变成了理论传授,甚至还有学校不上非考试学科,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育政策,从而极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上是因为校长没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质量意识。正确的质量观,就是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一是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培养起较强的综合生存能力:二是基础教育学段的每一个学生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质量观的要求,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始终把教育教学放在第一位,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当前,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培养正确的质量意识,就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一、校长要树立教学中心意识,回归到教学指挥的位置上来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育教学是学校之所以成为学校的价值所在,是学校的本职工作。离开了教育教学这个核心,学校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校长只有抓住教育教学这个核心,才能真正把握学校发展的命脉。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校长不愿意深入教学,不经常研究教学,不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导致无法较好地领导教学工作。例如,有些校长的质量观发生了偏差,抓教学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阳光体育运动、艺术教育、课外活动统统在学校消失了,连课程计划都落实不了,怎能搞好教学领导呢?这样,校长的专业能力弱化,不能及时指导教学。领导教学就必然失去了威信。洋思经验的缔造者蔡林森先生在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做了24年的校长。这期间,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带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他退休后受聘到河南沁阳市永威学校任校长,依然关注课堂教学。他多次组织教师进行赛课活动,并走进课堂去听课,每次听课都会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不负众望,把一个生源基础、师资水平都比较差的民办学校办成了当地的名校,使初中部的综合考试成绩从全市第九提高到全市第二(英语单科第一)。人们发现: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只需半天的时间就能学会,而要落实这些理念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细化管理,而管理是否到位,校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因此,校长要站到教学工作的第~线,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要突出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学校一切活动的安排和实施都要有利于服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要突出课堂教学这个工作重点,就要加大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要充分展示教学质量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激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展各项特长,把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第一准则。当然,绝大多数校长都是从一线骨干教师中选拔出来的,应该都是教学的行家里手,抓教学很有权威性。因此,关键是要使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在一线指挥教学,了解教学动态,研究教学问题。这样,才能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工作在一线落实,经验在一线总结,质量在一线提升。
二、校长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向学生要质量
学校一切目标的实现,最终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的关键在于学生。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全新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确立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人的观念,从而真正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应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加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促进其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将人本主义的办学理念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进一步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同时,要杜绝一切体罚、心罚学生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休息权、交往权和其它各方面的自主权利,使之感到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是平等的乐园,是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理想时空。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学会学习,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做好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练习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教师要控制好作业和练习的量,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克服其对作业穷于应付、被动学习的情况。在课堂教学、练习设计、作业布置、考试命题等方面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面向绝大多数学生,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与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力程度、学习习惯、认知特点等相协调。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通过个别谈心、读报刊资料、召开主题班会和年级学生大会等多种渠道,激发每个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结合不同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努力创造优异的学习成绩。
三、校长要树立人本管理意识。关心、爱护教师
校长的办学理念要靠学校教职工去具体落实,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每一位教职员工。人心稳,事业兴:人心顺,事业进;人心齐,质量提。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没有教师的团结拼搏、无私奉献,搞好教学就是
一句空话,提高质量更是免谈。因此,校长要注重政策引导,营造环境,弘扬正气,表彰先进;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学会交心,增加沟通,化解矛盾,顾全大局;要主动关心、帮助教师的学习与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给每个人以充分施展才干的空间和舞台。
四、校长要有统筹协调意识,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现在,农村中小学校的校长承担的工作很多,有教学工作、安全工作、学校建设工作,“两基”工作,以及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等等。面对这些工作,有些校长由于缺乏全局运筹和宏观把握的能力,穷于应付。无所适从。实践证明,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分清主次、轻重,始终抓住主要的、中心的工作不动摇、不松劲失。但事实上,有些学校的领导,尤其是一些小学领导认为现在学校要确保安全,所以只要学生在学校不出安全事故就行了,而教学质量则可以不要。虽然这只是少数人的错误认识,但有蔓延趋势,它严重违背了教育方针、干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关于质量与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前提、是保证,质量是目标、是根本。没有安全就没有质量,抓安全是为提高质量服务的:质量是检验安全工作成效如何的一个标准,投有质量的安全,抓安全工作就不能达到目的,从而完全失去了意义。因此,学校工作要始终以教学为中心,这一点不能动摇,其他工作都必须服务、服从于教学工作。
五、校长要树立教学研究意识。向教研要质量
校长要搞教学研究,就要经常到班上听课,参与教研和教改活动,这是校长份内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作为校长责无旁贷,且必须带头。教研是生产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科学途径。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补充机制不健全,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初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在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时,要制定计划,设立主题。此外,学校的领导还要同教师们一起研究、探讨、学习。教研活动要坚持做到“重心下移、专业引领、行为跟进”,切实将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狠抓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在以前的校本研究中,教师的创新性不够。且没有较好地合作。因此,农村中小学校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科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化研究方式,搭建灵活多样的活动平台,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部门的生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命根子。同时,教学质量还是教育、教师的形象,只有有了质量,教育、教师才有地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农村中小学的校长要紧紧围绕教学工作这一中心,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是形象的意识。笔者相信,只要有清晰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并用心经营学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目的。就一定能办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