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前进

2009-07-04王士斌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面朝对折三角形

王士斌

摘要数学教学必须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生成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促使其充分发挥潜能,进而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数学“问题解决”就是比较理想的载体,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本文从前提、基础和深化等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育问题解决途径策略

“问题解决”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环境,启发和激发他们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寻找在不同条件下的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所以“问题解决”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张奠宙教授曾说,“问题解决反对单纯模仿,更多地从问题情景出发,构造数学模型,提供数学想象,伴以实际操作,鼓励发散思想,诱发创造能力,把数学嵌入活的认知过程中去……”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基本因素是开阔的头脑、好奇和探险的态度,探索、尝试、理智地猜测的意愿。因此,数学课堂学与教学活动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即鼓励他们提问、实验、探索和解释,努力提高创造性地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新的、不熟悉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前进。

一、前提:帮助学生树立“问题解决”的意识

观念是原动力。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并体会到数学的发展就是源于现实生活的不断发展。

数学教材中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的引出都是源于生活问题的解决需要。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突出数学的问题解决的观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例1,“数”的概念的不断扩展。

生活中物体的计数问题一自然数

平均分问题一分数

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问题一负数

直角三角形边长问题一无理数

例2,平面上点的位置的确定问题(台风中心、地震中心、航船在海洋中的地点、剧院的座位等)的需要,从而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最简单的就是让学生确定长方形木板上的孔的位置。如左图。

例3,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原理。有一条n边形的道路,一辆汽车绕此道路跑一圈,此时回到起始位置,由于只转了一圈,因此它的方向改变总计360°,不仅对三角形来说是360°,而且对任何多边形都是360°,从而有下列定理成立:“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0°”

二、基础: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基本要素。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应逐步让他们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习惯。在课堂学与教的活动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操作、演练,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体会数学问题的产生、发展与解决。例如,在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让学生用小木棒搭出三角形。其中有长有短,使之在操作中去发现与体会。通过实践,他们就会发现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又能组成三角形,接着让他们思考原因。

例4,“乘方”概念的建立。要求学生采用折纸的方法,思考把一张纸对折一次有几层?对折两次有几层?对折三次有几层?对折四次有几层……对折三十次有几层?(2,2x2,2x2x2,2x2x2x2,……,2x2x2x2…2x2)怎样用简洁的形式表示这些结果呢?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方的概念,并找到了答案,即2加。

例5,7个学生面朝南站成一排,①若每次准许3个学生向后转,最少转几次,可使7个学生都面朝北?②若每次准许4个学生向后转,经过有限次后,能否使7个学生都面朝北?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试验,再借助数学思维方式加以说明。

解:1记朝南为“+”,记朝北为“-”。开始时为+++++++

一次:4-+++;二次:——+

三次;++——;四次:+++——

五次:——

所转五次没有重复,所以至少要转五次才可使7个学生全部都面朝北。当然,还应要求学生思考其中的符号规律。(每一次转三人,即改变了三个符号,故每一次

例12如常见的行程问题应用,要求学生利用直线型图示来建立数学的等量关系:浓度问题应用则可采用表格形式来寻找数量关系。又如,两人绕运动场同时从同地出发而首次相遇的问题,既可让学生在运动会上观察,也可在课堂上用闹钟来演示,从而归纳出“快者路程一慢者路程=1圈”的数学模型,同时也解决了钟表问题。

3解决问题的方式——化归思想。化归思想是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它是指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过程,归结到一类已解、易解或可解的问题中去。正如笛卡儿提出的“万能方法”一样:首先把任何问题都化为数学问题;其次把任何数学问题化为代数问题;最后把任何代数问题化为方程求解。这是一个方法论的原则,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方式。具体有很多做法:化繁为简、化高维为低维、化抽象为具体、化非规范问题为规范问题、数形互化、化综合为单一、化一般为特殊,等等。如常见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计算、方程的求解思路等就是利用化归思想形成一个网络。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建构灵活的知识结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效性,并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问题解决”中进步。

猜你喜欢

面朝对折三角形
好玩的纸
指尖陀螺
三角形,不扭腰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