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取向调查及分析

2009-07-04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教龄人文主义数学教师

胡 昶

摘要课程取向直接影响着教学设计、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取向呈现综合化趋势:教龄不同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学术理性和科技发展取向上有显著差异;不同教学研修经历的数学教师在认知过程和人文主义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数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状况对学术理性、社会重建和人文主义取向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不同学历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大多数取向上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课程取向课程研究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更多学者趋向于将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来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在课程概念的认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传统教学论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使得课程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教学内容的探讨,缺乏从整体观的角度对学科课程进行全面研究。那么,针对具体的某个课程、考查某学科教师的课程取向的情况又会怎样呢?课程取向是否根据学科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笔者选择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调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所持的观点和态度。

二、调查过程与方法

1调查的对象。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省温州市的初中数学教师中随机抽取121名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21份,回收问卷114份,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96.4%。有效率98%。

2调查工具。这次研究的调查工具为课程取向问卷,该问卷是在黄政杰所著《课程设计》一书中提供的课程取向量表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教龄、学历、参加培训情况等);二是55个关于课程取向的测试题项,分别描述了5种不同的课程取向:认知过程取向、科技发展取向、人文主义取向、社会重建取向、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3统计及分析方法。问卷中,每种取向各11题,每个题项的选项只有两种:同意、不同意。同意计1分,不同意计0分。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初中数学教师课程取向的总体水平。(见表1)

(1)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对认知过程的课程取向高度认同,这与一般教师的课程取向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数学新课程凸显关注过程的观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2)初中数学教师虽然高度认同认知过程取向,但并不排斥其它4种取向,其课程取向表现出综合化趋势,这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课程取向具有共性,也是课程设计的一种国际趋势——强调学科(课程原生性来源)、学生(课程内生性来源)、社会(课程外生性来源)等取向的有机整合。

(3)初中数学教师在学术理性主义取向上要强于其他教师,而在人文主义和科技发展取向方面弱于其他教师。这可能是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逻辑的严谨性、高度的抽象性等本质特征,导致人们把数学看成发展学生智力和理性思维的有效工具,从而淡化了对数学人文价值的认识,掩盖了数学与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使数学教师在课程取向上对人文主义和科技发展取向的忽视。

2,教龄和教学研修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取向的影响。(见表2)P<0.001,(下同);②表中x表示的内容为:a

本研究将教师的教龄分为5种类型来考查教龄对教师课程取向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教龄的初中数学教师在科技发展和学术理性取向上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而在认知过程、人文主义和社会重建取向上没有显著的差异。通过LSD的多重比较得知:科技发展取向在11~20年教龄的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与1~5年、6~10年龄的教师相比,差异极为显著;学术理性取向具有随着教龄的增加而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在16年以上教龄的初中数学教师身上表现突出。

结果表明:

(1)教龄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科技发展和学术理性取向具有显著的影响,并随着教龄的增加而显得更为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学术理性取向上,老教师由于受传统数学教育的影响,比新教师更关注数学知识的学科体系,强调数学的逻辑性,强调思维训练的作用。在科技发展取向上,虽然各教龄段的得分均不高,但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这说明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利用有效的手段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2)不同教龄的初中数学教师在认知过程、人文主义和社会重建取向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认知过程取向上的得分都较高,这说明这一理念已广泛认同,在各教龄段已有共识,这与前面总体水平分析的结论一致。在人文主义取向上的无差异表明,教师在数学教育中普遍关注数学的工具性、实用性,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数学的人文性的认识;在社会重建取向上的得分也较高。特别是新教师更加倾向于从社会的角度来阐释对人的培养。想通过课程来实现对社会的改造。

(3)而各课程取向上,11-15年教龄的初中数学教师与10年内教龄的教师具有明显的差异。教学研修的情况对课程取向的影响,从表3的分析结果可看出,教师参加教学研修的情况对人文主义取向的影响极其显著,对认知过程取向的影响显著,并且可以看出不常参加与常参加各种研修的教师在课程取向上差异显著。(见表3)

3新课程培训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取向的影响分析。(见表4)

结果表明:

(1)在学术理性取向方面,未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与参加过培训的教师相比,更加认同这一取向。随着培训次数的增加,该取向支持率显著下降。这种状况说明新课程改革对学术理性的倾向进行了适当的反思,提醒教师不要只看重数学的形式化、抽象性和严谨性,从而弱化了教师对学术理性的认同,但要防止培训的片面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新的数学课程走向另一个极端。

(2)在人文主义取向方面,参加过3次及以上培训的教师对该取向的认同度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具有极为显著的差异,可见,新课程培训使得人们正在逐渐接受这一观念。

(3)在社会重建取向方面的差异表明,新课程培训促使教师更加自觉地把数学与社会联系起来,主张用数学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4学历对数学教师课程取向的影响分析。

表5显示,不同的学历除了在科技发展取向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之外,在其余的各取向无显著差异。可见,数学教育现行的各种教育机制对未来教师的课程取向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小的,这使我们不得不深思当前职前数学教师教育的状况。(见表5)

四、几点思考

经过上述调查分析我们看出,初中数学教师与其他教师在课程取向上既具有普遍的共性。也具有个性。因为这些个性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认清数学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1职前数学教师教育。通过学历对教师课程取向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职前数学教师教育对未来教师的课程取向影响不显著,课程设置主要表现为对数学知识的重视,忽视了数学课程观的塑造,客观上造成了教学的盲目性。因此。职前数学教师课程观的塑造、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是今后数学教师教育有待加强的方面。

2数学教师的职后培训。虽然数学教师的职后培训必不可少。但也要防止培训的片面化。应真正领悟新课程的精神。注重隐性的教育观念、合理的课程取向的形成;既要注重数学的实用性、工具性,也要注重数学的人文性。因此,开展校本培训应有针对性。

3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课程取向的形成与参加教学研修的状况的关系紧密,应积极发展学校和学科研修组织,鼓励教师自发地讨论、交流教育经验,建立适合于社会发展需要的、与客观条件相适应的课程取向,这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教龄人文主义数学教师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人格权位置之合理性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