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2009-07-03刘海侠

科教导刊 2009年30期
关键词:研究性创新能力过程

刘海侠

摘要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该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实施教学改革所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启发式和开放式教育为主要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重要评价标准,从而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特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数学发展到今天,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已经成为数学界的共识,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的内容大部分是由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一系列基础内容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在这个体系的学习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合情推理、抽象、归纳、概括等各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这就要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学习的能力,尤其随着创新教育的开展,数学教学更要促进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尽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作者多年的经验来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运用数学学科特点,唤起学生创新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则是根据教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多种几何图形组合,这些图形都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尽量把实际生活中这些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感知,去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内心产生共鸣和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促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2 利用好奇心,培养创新热情

所谓好奇心,就是对新鲜,奇特的一些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观察、思考的急切心理。在教学中,利用好这种心理,积极引导学生向探寻新鲜事物发展,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在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几何图形的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逐渐培养创新热情。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当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通过采用恰当的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进行生活与数学结合的实践机会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进应用数学的信心和自觉性,让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基本技能的训练中,不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措施落实到实处,使数学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创新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的恰当的课堂问题情景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灵感往往是由遇到了问题并且要解决问题而产生的。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思考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和创新欲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真正地学会“数学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经常通过问题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的难点与关键处,教师精心设计系列问题,把学生置于丰富的问题情景中,让其在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以及现实环境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发现,并以适度的启示和点拨来引导学生,特别要注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凡学生能够达到的要求,教师一概不包办代替,要经常给学生创造一些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些开拓性研究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并从中培养创新能力。在课堂内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引导探索,提高创新能力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探索,便不可能有数学的发展。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精神。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倾向是重视形式化、逻辑化。形式化与严密的逻辑体系是数学的重要特点,但这只不过是由其内容所决定的一个方面。其另一方面往往被忽视,这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早和直接地把结论传递给学生,而是通过对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推导过程作必备的探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练习,去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过程比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直觉的、非形式化的。直觉、类比、归纳、转化、猜想和发现的过程是创新思维的基本模式,它与数学的“双基”、数学的应用都是数学教(下转第84页)(上接第67页)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而且,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的思想观念下催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包含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造力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心发现在自己身边的数学,并以此开展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的错误观点和失败行为要持宽容态度,使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老师的主导,又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默契的配合,才能教学相长,达到目的。因此,面向新世纪的中学数学课程,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怎样使数学课程富有更大的启发性,怎样引导学生获得独立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所关心的一个中心问题。由于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

猜你喜欢

研究性创新能力过程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