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大选,华人的机会在哪?

2009-07-03

南风窗 2009年12期
关键词:北爱议员候选人

曾 飚

放眼欧洲,英国华人在民主选举中走在了前列。从建立自己的网络,发展自己的社团,到培养自己的候选人,所有这一切,相对于所在国成熟的民主体系来说,仅仅是做了基本功课,未来的突破点在哪里,也许欧洲华人可以从2009年欧盟选举中学到更多。4日,欧洲议员大选开始投票。所谓欧洲议员(MEP),是目前欧盟27国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中的代表。根据人口比例,各国欧洲议员人数不一。这场MEP选举,在动员选民人数上仅次于印度大选。

近年来,华人参政参选也蔚为潮流。但是欧盟内部存在巨大差异性,华人在各国的政治活跃程度不同。到目前为止,荷兰、英国、法国等国的华人在参政方面更加积极和有经验。值得关注的是,4月20日,欧盟国家华人组织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会,旨在分析华裔候选人在当地的参选策略,试图在全欧洲达成一个统一的支援网络。

据与会者透露,当时各国华人候选人之间辩论,只有来自英国的19岁候选人张敬龙提出了相对清晰的政纲,强调三点:降低伦敦唐人街租金;解决中文学校经费来源;处理黑工造成的社会问题。

回顾MEP历史,迄今只有英国与荷兰的华人角逐过MEP职位。2005年,曾有荷兰华人参选,但是没有成功。在2006年,英国华人发起了“华人参政计划”(BC Project),英国华人律师李贞驹(Christine Lee)女士是这个项目的推手。走过3年时间,设立电台,做研讨,这个项目终于迎来了一个亮点:张敬龙的参选。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张敬龙是目前欧洲唯一参选MEP的华裔候选人。

华人从政现状:一个年轻的特例

5月9日,笔者在伦敦唐人街一家KTV包厢里,采访了张敬龙先生和他的竞选顾问胡沛成先生。胡沛成是伦敦国际广播电台华人节目DJ,张敬龙曾经在该电台当过志愿者,后也变成一名DJ。张敬龙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菲律宾人,全家8年前移居英国,8年后,张敬龙站出来竞选MEP。

胡沛成对张敬龙的评价,“一个能够和别人迅速拉近距离的人”,他买一包口香糖也能和售货员热情地聊天问好。生性活跃的张敬龙对于社会活动有着高于同龄人的热情。在参选MEP之前,他服务所在的社区,区议员曾邀请他参加今年的地方选举。张敬龙也因自己的社会活动,赢得了一些奖项。

关于竞选,胡沛成说,他们至今没有自己的固定办公室,有时候,做生意的朋友帮忙,才可以临时使用他们的办公室。而KTV包厢不时也充当一下吃饭和办公的场所。

参选MEP需要交纳5000镑的保证金,出身平凡的张敬龙,通过网络和现场活动,发起了“一人一镑募捐”活动。他从李贞驹律师行获得1000镑资助之后,通过他个人的努力,终于筹足了保证金,使他有资格成为伦敦选区的候选人之一。

张敬龙的出场,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架势,竞选顾问、登记报名、造势拉票、政纲分析和法律咨询都已经具备。按照他的计划,他每天需要参加三个活动,见一家社团。实际上,他都超额完成。在投票进入最后一周,他开始跑到伦敦最繁华的牛津街站台拉票。

在欧盟国家逐渐右转的时代里,华人开始涉入政坛,除了学习选举规则之外,将面临一些特定的挑战和局面。第一,面对潜在的种族主义威胁,华人能否齐力推举同一候选人?第二,华人的政纲会不会呈现一种反种族主义的“种族色彩”?本文结合张敬龙的例子,全面探讨海外华人参政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华人参政的挑战

华人在英国政治版图上几乎是个空白,声音相当微弱。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之后,英国也讨论会不会有一个黑人首相,但是这个话题持续了几天就消失了。

如果以议员作为成就指标,来评估华人参政的成就,则华人几乎是隐身状态。英国有西敏寺议会(贵族院和平民院)、地区议会(北爱、苏格兰、威尔士三地)和市郡议会三个层级。平民院的议员,就是MP(member of parliament),实际的权力核心,当中至今没有华人。而上议院议员、地区议会和市、区议员中,有一些华人身影。但是,与其他族裔(如印巴等地区民族)相比,相当弱势。上议院议员,邓莲如女男爵(Lydia Selina Dunn)是目前唯一的一例,其成名是香港回归前,在英国议院流泪陈情,要求英国政府在回归之后,给香港移民以居留或入籍待遇。但是上议院议员不是普选选举产生,看的是个人的声望和资历,门槛极高。

欧洲议员是一个新机会。英国MP投票是单一制(first-past-the-post),类似于赛马,谁第一个冲过终点谁就赢,赢者通吃,规则简单。在这种规则下,华人人口被稀释在全英646个选区内,基本上没什么影响力。以伦敦为例,有73个MP选区,每个区的选民只能投该区MP。因此,即使伦敦有20万华人,但被选区分流,加上同胞投票热情不高,没有可能当选。

欧洲议员选举采取了一个比例制投票。英国分成12个选区,一个区内,有若干个席位。伦敦就是一个选区,有8个席位。这就意味着,假如伦敦有20万华人,理论上可以不受自己居住区的限制,全部投给一个候选人。

伦敦华人人口集中的优势,是张敬龙看重的突破点。到目前为止,伦敦有110名候选人竞争8个席位。年仅19岁的张敬龙是唯一的华裔,也是仅有的5名独立候选人中的一位。

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强调了独立、少数族裔和年轻人这三大关键词。根据笔者观察和了解,所谓独立,是指不依靠任何政党力量来参选,自己打造选举机器。少数族裔是张敬龙主攻的票仓,这个落点结合他中国和菲律宾的背景,希望带来足够的选票。年轻,也是张敬龙非常看重的优势,他觉得自己可以带动身边的青年人来关注政治;在媒体资源方面,博客、youtube、twitter、Facebook这些在去年美国选举中常见的工具,已为张敬龙团队所娴熟地使用。

华人参政,特别是参选,政党政治是一个必须面对的命题。所谓政党政治,就是依托党的选举机器和资源,来展开选举活动,吸引选票。但是,英国政党在推选出一个候选人之前,会考察这个人在当地的号召力,对本党的忠诚度,以及在党内的人脉资历。一个地方的议席,不管是全国性还是地区性的,被党内一个家族垄断也不鲜见。比如,曾经在中国大陆被介绍过的Tony Benn,他是老工党的代表人物,如今他年仅18岁的孙女,将会代表工党出战下次大选,虽然有反对意见,却盖不过Benn家族在党内的强势。因此,以人脉和时间积累而言,今天的英国华人至多算第五代,任何时值新生代的华裔,党内年头都没有熬够,想要在白人为主流的英国政党中脱颖而出,获得提名都很困难。

迄今为止,级别最高的华裔议员是北爱议会的议员卢曼华女士。卢曼华女士的竞选活动,曾经

在当地华人媒体中受到关注,但是决定其当选的还是她背后的党——北爱民族联合党(Alliance),目前是北爱地方议会第五大党,占据议会108席中的7个席位。

华人选战实力仅仅局限于市议员这一层。而绝大多数仍然是依靠党派力量,如伦敦红桥区议员陈德梁就是仰仗保守党。稍有突破的要数威灵顿郡议员成世雄,当初他与当地自民党发生冲突——自民党希望他为党内另外一名候选人让路,贡献他的票源——成世雄愤而退党,改走独立候选人路线,结果当选。但是这种模式,其他华人很难复制。

政党支持这个重要的选举因素,在欧洲议员选举中也是至关重要。在上一届欧洲议员中,78名英国籍的欧洲议员中,没有独立候选人。

抛开政党机器,张敬龙押宝在少数族裔和提升投票率两个策略点上。张敬龙的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菲律宾人,因此这两个族群是他的票仓。以华人为例,根据2001年人口调查,英国大约有24万华人,绝大多数在伦敦。目前伦敦有8个欧洲议员的名额,由于欧盟议员采取的是比例制投票,根据胡沛成估算,参照上届的数据,如果张敬龙能够拿到1.5万多张选票,他基本上可以当选。

但是胡沛成坦言,华人社区投票没什么统计数字,根据他的估算,华人社区的投票率低于10%。10%是一个相当低的比例,却也是一个非常高难度的目标。2004年欧盟大选,英格兰投票率是35%,其中80%选民投了英国三大党和英国独立党的候选人,而独立候选人的选票不足1万张。

张敬龙想依靠个人努力,将华人投票比例拉高,至少超过1万张上限,看起来是非常困难。英国民调机构YouGov5月份调查数据预测,英国保守党、工党和自民党将瓜分8个席位,分别是5、2、1的分配结果。2008年,YouGov曾经准确地预测了保守党鲍里斯当选伦敦市长的票数,预测力非同一般。

如果以卢曼华女士的竞选路线为参照,张敬龙也可打少数族裔牌,但是他的“独立候选人”,是一个相对初级的政治运作,实际上是一种个人行为。因为卢曼华女士在北爱的贝尔法斯特以当记者和组织华人社团起家,深耕了超过30年。她参选背后是北爱地区的第五大党民族联合党在支持。这个联盟在北爱的政治版图中,避开北爱天主教民众和亲英派的对峙,抓住了中间选民。相比之下,张敬龙出生于香港,11岁移民英国,在伦敦才8年。

主流话语外的开垦

竞选活动需要大幅度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张敬龙团队所能覆盖的媒体,主要限于中文媒体。以伦敦为例,他接受过BBC中国网和凤凰卫视欧洲台的采访,《星岛日报》(粤语读者为主)、《英中时报》(大陆背景)和《伦敦时报》(大陆背景)有所报道,基本上是华人圈内的造势,且以这4家的功效加总,对华人社会仍然缺乏号召力。在目前英文媒体中,除了菲律宾背景的社区报纸,其他主流报纸根本没有对张敬龙进行报道。

平心而论,MEP选举,主要是政党行为,借助党的选举机器,各党力推自己的候选人。在独立候选人群体中,张敬龙表现已经足够活跃和努力,但是,媒体不会无缘无故地给候选人过多的曝光,更不会因为你是华人,就给你更多曝光机会。

在英文媒体中,MEP选举讨论集中三大话题:第一,大选结果对布朗前途的影响;第二,英国右翼政党不列颠民族党、英国独立党是否会取得突破;第三,英国的欧洲政策走向如何。显然张敬龙的参选不能让媒体找到兴奋点,没有呼应这三个大话题。

张敬龙选择了一个非常“不政治”的定位,他强调自己不是一个政治人(politician),而是一个协调人(mediator)。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定位,试图规避开“政客”的传统形象,从积极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实用灵活的策略;但是,也有沦为没有主见者的嫌疑。特别是在英国这样一个选举国家,政治人物可以有灵活的手腕,但是也需要一个integrity(品质),选民不相信一个不敢对着民众大声地说“Yes”或“No”的候选人。

张敬龙和其他欧洲华人社团所热衷的华工流动,是一个非主流的窄话题。这个话题在华人社区中非常受关切,符合张敬龙主攻华人选票的定位。但是这个路径至少面临两大障碍物:

第一,如果走出华人社区,它将成为一个不是非常讨喜的选项。以英国为例,内政部在用工上鼓励中餐馆引入非华人劳工,理由是餐饮应该能够制定一个标准,让所有的人都可以掌握。最然这一规定低估了中餐的特殊性,但是政府在严控劳工方面的立场,非常清楚。尤其是随着英国不列颠民族党的快速崛起,英国社会开始担忧黑工问题会刺激本土民族情绪发酵。

第二,一个窄化的利益诉求,并不是一个MEP应有的全部纲领。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他必须对主流的话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6月4日,欧盟投票开始。张敬龙的团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放眼欧洲,英国华人在民主选举中走在了前列。从建立自己的网络,发展自己的社团,到培养自己的候选人,所有这一切,相对于所在国成熟的民主体系来说,仅仅是做了基本功课,未来的突破点在哪里,也许欧洲华人可以从2009年欧盟选举中学到更多。

猜你喜欢

北爱议员候选人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关于2020 年《乐器》杂志新一届编审委员推荐候选人的公示
碰撞:议员提议案与国民大数据
首届启功教师奖候选人名单
韩国议员大打出手
驴?议员?
议员
“失事”与“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