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北京的钢铁“限产令”

2009-07-03邢少文

南风窗 2009年12期
关键词:钢铁行业钢铁企业板材

邢少文

政府主管部门在历史上多次担忧国内钢铁产能过剩,但最后的事实总是证明了最初的担心是过头的,这次政府的调控手段会不会又变成了帮倒忙?可能性很大。

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宏观调控举措,“限产令”一词在十数年间始终伴随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5月8日,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再次祭起这一号令大旗,出台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要求各地工业部门控制钢铁总产量,淘汰落后产能,并“对落后钢铁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

然而在河北这个民营钢铁重镇,仍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炼钢”景象。GDP增长的重压之下,这纸发自北京的公文,正显得有些苍白与尴尬,而围绕着一纸限产令展开的,却是又一场央企和地方政府、中小民营钢企的利益争夺战。

据悉,工信部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在调研需“制裁”的钢铁企业“黑名单”。在工信部看来。钢铁业并没有实质性回暖,而只是一种短期价格震荡,在此情形下,钢铁业出现了盲目扩大生产的苗头,最终使工信部挥出调控之剑。

如此急急令出,照例激起钢铁行业争议一片。然而又如同历次的“限产令”最终趋于流产一样,对于此次“限产令”的最终执行效果如何,仍然值得大打问号。

让人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这一带有“行政命令式”色彩的产业调控政策,多年来虽屡试不效,为何时至今日却照用不误?

限谁的产?

“把‘限产令理解成是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限产,这是一种误读。”我的钢铁网副总经理贾良群对本刊记者说。

自从“限产令”出台之后,外界普遍理解为这是工信部针对中小钢铁企业的一项治理整顿举措,这样的担忧源自经验,在历次的宏观调控之中,民营的中小钢铁企业首当其冲,他们被认为是导致钢铁业“结构性过剩”的罪魁祸首。

并且,在工信部的紧急通报之中,将钢铁生产总量控制与淘汰落后产能二者混在一起,这难免让人产生这样的判断。

“就目前的市场供需情形来看,导致结构性过剩的,不是正在复产扩产的中小企业,而恰恰主要是大中型国有企业。”贾良群说。

在工信部的通知中指出,2009年钢铁产量只需4.7亿吨就能保持供需平衡,但目前的产能与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实际需求相比过剩约25%~30%左右。其中,板材问题尤为突出。从品种结构看,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粗钢能力5000万吨左右,其中90%对应品种为板材。

“板材目前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泰君安钢铁行业分析师蒋缪指出,这部分品种主要用于家电、汽车、机电、造船等行业,由于高端板材产品在过去的几年中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大型国有钢企大量发展这些品种。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到来,下游行业陷于低迷,外部需求缩减导致出口萎靡,板材产品供求过剩。

与此相反的是,基建和房地产所使用的长材产品由于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正在呈现需求回升的状态,而这部分产能大量集中在中小钢铁企业。“要限产,首先就要限国有大中型企业。”蒋缪对记者说。

“限产令”当前,央企表现得远比地方所属的钢企要“听话”得多,来自宝钢、武钢等大型国有企业的消息称,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纷纷将产能缩减10%~20%。但他们同时抱怨,限产令只对国有企业有效,但中小企业却“不听话”,目前中小企业的复产、扩产行为并没有得到遏制。

河北省是中国中小型钢厂的最大聚集地,这里屡屡被当成限产和淘汰落后产能、整顿中小企业的典型。但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淘汰落后产能是相对容易的,真正难的是限产。因为市场有不同的需求,中小企业的产能是根据基建需求的回升做出的,他们认为有理由不限产。”

河北德龙集团的一位副总经理就明确表示:“我们限产与否是根据市场来决定的,而不是行政命令。”现在,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此前不久,他们刚刚收到了来自四川催要螺纹钢的消息。这家中型钢企,一点也没有要“限产”的意思。

对产能和需求判断的差异,导致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对“限产令”的执行效果到底有多大,都持保留态度。即使是采取“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这样看似“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看起来也是无的放矢。

“商业银行一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卡得都很死,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的贷款本来就少,他们有自己的资金来源。而对于国有大型企业而言,现在正是信贷的黄金时期,他们获取贷款本来就容易。”贾良群认为。

莱钢国际贸易公司副总裁王尧伟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商业银行的贷款是商业行为,不可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去要求别人停贷,“况且,现在中小企业如果复产和扩产的行为是有效的,银行也会考虑给他们贷,有钱还人家干嘛不放贷?”

行政命令后的利益链

“一个限产令,牵涉了诸多的利益博弈。”贾良群说。

他对政策出台的背景表示费解,“工信部关于产能需求的调研发生在3月底,3月份刚好是钢铁行业触底的时候,而‘限产令的公布是在5月,实际上4月的需求已经在回升。”

去年下半年,钢铁行业迎来了严重的库存化时期,大型企业纷纷自动缩减产能,而中小型企业则大量停产'陷入了“开工就亏损”的境地。

但在今年一季度,情况出现了分化。就在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同时,中小企业的亏损状况却并不见得比国有企业更恶劣,根据相关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以板材为主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达33亿元,而河北省钢铁行业盈利超过15亿元,绝大部分盈利来自生产长材为主的中小企业。

“民营的中小企业成本低、机制灵活,抢占市场的方式也灵活。现在的市场不分高端低端,市场需要的,就是好产品。”王尧伟说。

到了4月,大中型钢厂也开始扩产根据中钢协的统计4月上旬,大中型钢厂的日产粗钢量达到141.4万吨。与此同时,4月27日,作为行业风向标的宝钢公布6月份价格,这是宝钢今年第三次下调钢价。“宝钢一降价,别的企业都得跟着降。谁亏不起谁就自动退出市场。降价就是为了把中小企业排挤出去。”河北唐山迁安的一家民营钢铁企业人士对记者说。

对于此间的变化,贾良群认为极有可能是大型国有企业因为效益不好,所以利用“限产令”政策来限制民营企业。而刘海民则认为,钢铁行业的生产在1月、2月出现了新一轮反复。复产的主要是一些竞争力强、赢利状况好、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最近,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醒过神来,意识到如果继续限产,它们竞争不过民营企业,所以,它们也倾向于要复产。

根据中钢协统计,今年以来排在增产前50名的绝大部分是500万吨以下的中小民营钢企,宝钢、武钢、鞍钢等大企业都在限产,这显然是国家不愿看到的。

在民营企业看来,一直以来限产就是为了保价,但一方面他们看到的是国家不断将中小企业的产能回升称为“无序复产、扩产”,但一方面国有大企业却在不断地增加新产能。

对于行政命令式的“限产令”,国有企业无疑是欢迎的。在日前召开的陆家嘴论坛上,宝钢董事长徐乐江便建议,常说金融企业要帮助企业防止资金链断裂,但是钢铁行业的一些落后产能和企业就应该让其资金链断裂,无论是市场竞争的自然退出,还是行政手段导致的退出,都是钢铁行业的阵痛。

整合靠市场而不是政府

从最早的冶金局到国家经贸委、发改委到工信部,在十多年间,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历了多次限产令。

1998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1亿吨,随后,总体过剩和阶段性过剩论便随之而来,1999年和2000年,当时的经贸委曾两度下达限产令,但收效甚微。自2000年起,钢铁业又开始一轮扩张,2005年产能超3亿吨,国家发改委出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淘汰落后产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仅在政策出台半年后,中国钢铁业产能创4亿吨新纪录。

每次的限产令都针对中小企业,但在贾良群看来,对于产能过剩的预测总是被夸大,中国钢铁的需求增长是快速的,需求结构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际上55%的需求仍然是基建和房产,这决定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仍然是有市场空间的。“限产和淘汰的一些品种甚至跟市场需求是相悖的。”

限产的同时,扩张的主力仍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以2005年为例,控制过剩政策一出,唐钢、莱钢、马钢、济钢等国有企业就纷纷扩产。

宋继军说,在河北,很多中小型的钢铁企业为了不至于被淘汰,也都在拼命扩产。或者在地方政府的强硬撮合下进行名不符实的重组,如于去年底唐山由39家民营钢铁企业整合成立的唐山渤海钢铁集团和唐山长城钢铁集团。

“中央政策是从宏观层面出发,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为了保增长、保税收、解决地方的就业问题,本身并没有淘汰落后产能的动力,而淘汰落后产能所需要的技改资金、关停补贴又主要为地方政府出,良性的退出机制没有建立。而企业又看到有利可赚,怎么关停?”贾良群认为部委政策也要充分考虑到地方政府的现实需要。

贾倾向于真正的退出机制是由市场来发挥作用,只有当企业越生产越亏损时,才能真正淘汰,政府需要做的只是建立一个规范和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对民营企业要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标准,防止偷漏税和加强劳工保障,对国有企业也要减少各种各样的政策性补贴和资源倾斜。兼并整合、提高集中度是大方向,但短视性的行政式指令往往背离实际情况,反而造成不公平竞争。”

猜你喜欢

钢铁行业钢铁企业板材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板材满足设计
钢铁行业PM2.5控制策略分析
到2022年北美复合板材市场将有强劲增长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
钢铁企业设备环保发展趋势探讨
1~5月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模具用经济型P20板材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