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2009-07-03郝月
郝 月
5月10日
我一直想认真地画一幅画。
一幅色泽饱满圆润,线条流畅,或跳跃或缓慢,光影重叠反射却越加浓厚的画。
并未多么仔细地学过绘画,只是少时作为单纯的兴趣来填补假期百般无聊的日子才决定去学一些简单的国画和素描。
我们在一间不大的房子里,来的人很少,环境很安静。
有两个异常安静的学生,几乎整天都一言不发。是两个面容干净个性温和的少年,画画的动作很好看,我时常在长时间的面对沉默而没有色彩的静物而感到疲劳的时候,就会侧身看看他们,望望他们的画,于是就心满意足地再拿起画笔。他们是第二年就要高考的艺术班的学生,这里的很多人都是。而当时的我比他们小那么多,但从来没有人嘲笑我幼稚的笔触。
教我们的是正上大二,暑假回来的美术系的学生。他让我们称呼他的名字,于是我们谁也没有把他当做老师来看待。
我看过他很多画,那些画竟像他的人一样,用色柔和基调轻软。他画过很多海,有次课上他曾跟我们提起,他最爱海般深蓝。
因为年幼所以似乎总是体力充沛,那时我从不午睡,于是中午闲暇就去画室。有次正巧碰见他在画画,他用手指蘸着颜料,神色安祥地注视着画板,用手指上的颜料触碰着纸张,白纸承载了最沉重的色彩。我在远处看着,那时总是觉得,他的身上似乎反射出光芒来。
当我走近,他似乎正为完成一幅满意的画而孩子般地笑着,抬眼看见我,眯起眼叫我过来。我走近,看到的是一些杂乱的蓝色色块,深深浅浅,层层叠叠。那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世界,于是我有些“嗤之以鼻”地撇撇嘴问他画的是什么。他似乎并没对我这种小孩子能欣赏他的画抱有期望,所以只是笑笑。
他说,他画的是海。
“那,那些橙色的是什么?”
“是日光。”
“你刚刚画画的时候也发出过这种光。”我说,“你的动作很好看,怎么做到的?”
他说:“你也会有的。”
他并没有真正回答我的问题。他转身把画贴到墙上,接着开始整理画室。
我们偶尔会出去写生。那时我很喜欢写生这个字眼,总觉从中渗透出的不仅是悠远山脉和落日村庄的气息,更多是独自游于山水之间的宁静和漫长旅程的寂寥。但又并不是像流浪那般夹杂太多无奈和落寞,那是难以形容而我极爱的感觉,我喜欢写生本身所具备的画面感。纵使当时只不过在离画室不远的地方潦草地抹几笔。
快开学时我离开了那里,虽然后来又断断续续学过几年,但再也没有遇到那群人和那样的感觉。而我始终都没能学会如何让自己在画画的时候发出光来。距离上一次绘画,也已经有不短的时日。今时今日,除去画过几笔几何图形,便再未动过画笔。其实我也早已不会画了吧,那么多年了。
我记起一位友人。几年前我去她家,看到她书桌后的墙面上,贴了许多幅漫画人物的画像,大部分是临摹,而且笔触与线条都稍显僵硬,可以说并不是多么精致的画,更谈不上什么技巧。她看着我盯着那些画,跟我说她很喜欢画画。她知道自己画得不好也没有机会去学,将来也更不会选择绘画这条路,但她说,她是打从心底里喜欢这个。
我看着她的眼睛,她抿抿嘴,转过身伸手摸着那些画。她说:“总觉得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能够什么都不去想。”顿了顿又加上句,“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
我诧异于她的纯粹,我想像这样单纯盲目又别无所求地对一种事物抱有热情与长久不衰的认知的人,大概已寥寥无几。
我所了解且接近的手持画笔的人,多是为了追求某种名誉与功利,甚至有时只是迫于生计,无路可走才选择画画的人。
这是生活的无奈。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幻想家或是哲学家,能把一切进行得理所当然还一路抨击与挑剔。现实是无论如何也躲避不了的。
我并不是多么热爱绘画的人,哪怕曾一度对其热爱至极。而我已经很久都画不出一幅满意的画了,毕竟这几年我停滞不前,没有成长。
至于画家,唯一记忆深刻的只有莫奈和梵高。对于作为法国印象主义的画家莫奈,我想的是他那副曾被批评家极度指责的《日出印象》,色块集结而成的日出微光,船的倒影,还有那些朦朦胧胧的雾气。对于梵高的描述我有些倦怠,他短暂而充满艰苦的一生都是饥饿、贫困、幻觉。比起莫奈,我并不多么喜欢他的画,你也可以说我不懂得欣赏。可他的画充满了太多狂热,那些浓厚油彩描绘出的是一个精神病者眼中的一切,所以飞溅出的都是火焰般的金黄。甚至到后期的画中无处不体现它眼中扭曲了的世界。他死前所画的《麦田上的乌鸦》,又有太多的压抑与绝望。对于习惯安静平和的自己,那样的画带来过多的压抑。
唯一不排斥的仅有《向日葵》,起初仅是因为那是自己最喜欢的花。我喜欢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笔者,姑且称其为笔者而非作家,他说,那种大而矜持的花昭示着坚持和理想。
而后又惊异于画中的生命力,在我还没有资本去评价他的用色多么精准的这般年岁,我还是极容易地融进这幅画中。我想起了这么多关于画的东西,其实仅是因为它已经成为内心中的一个隐秘,坚固但过于沉重以至于无法提起。
毕竟它已成为我放下很久,只能在回忆里搁浅的东西了。虽说我从未放弃过它,但把它搁置在一旁,不理不睬,徒增岁月,尔后便再也无力拿起了。
或许有时,不仅是画。
其他的也是一样。
点评:在常人看来简单无比的画,却能引发作者如此澎湃而细腻的感情波动。在细腻的描写之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触与观察。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一种心灵去除浮燥之后的恬然与精美。有大家风范。
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08级12班
指导教师:杨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