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尔.马克思宗教批判再检审

2009-07-02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3期
关键词:费尔巴哈虚幻鸦片

李 宁

摘要卡尔·马克思把宗教理解为民众的鸦片,指出了宗教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并力图以政治批判和政治革命来继续这一批判。本文力图以文本解读为基础来深化对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理解。

关键词现实否定性鸦片幸福人性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82-01

“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实际上已经结束” 宗教这里是指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宗教批判是对德国路德宗的具体批判,也是对作为历史(现象)的基督教的本质批判。基督教不是一个具体的信仰或者教会机构,基督教是历史现象,是在历史中显现的现象。

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费尔巴哈将上帝降格为人。 而基督教神学家所认为上帝化身为人——道(logo)成为肉身(corpus)。费尔巴哈认为“上帝”是人的幻相,是人的影子,不过是人的完满性渴望的投射,是人创造了“上帝”。而神学家认为上帝创造了人,上帝化身为人(耶稣)是出于对人的爱,是为了实施拯救的计划。在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结尾部分,费尔巴哈与神学家青年黑格尔相遇了。青年黑格尔的宗教批判:基督教的教条(positive)性格,基督教比照民众宗教(作为伦理的诗教);在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的批判中,比照是人道主义(humanism),此种人道主义依然是基督教精神发展的一个必然果实。

在接下来得论述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暗藏着一个二元结构。此二元结构最主要是包含一个两个世界的划分:神——人、天国——人间、彼岸世界——此岸世界。马克思认为人的世界是实在的世界,而不是作为理念世界的天国。他把人的世界(国家+社会)叫做现实的世界(认为天国不是现实的世界)。在黑格尔看来人的世界不是现实(实现了的、符合于它的概念即它的理性)世界(国家是未曾实现的、国家与社会也还处于对立之中)。只有作为完成了的人的世界才是现实世界。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此马克思还没有进入政治的语境。即没有把Volks带入政治。Volks还是处于宗教之中。而国家、社会也还处于宗教的笼罩之中。宗教是国家+社会的神圣外衣。)因此不宜使用人民一词。宗教是民众的鸦片。“人民”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具有特殊的政治含义,无法与马克思此文的context相切合。 如果在此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那么这句话的重心就在人民上。而原文的重心在鸦片。宗教在这里当然是指基督教。而民众是这样一些人:在政治、经济上他们处于弱势地位;在文化思想上,他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具有思考和批判的能力。在此隐而未显的是像马克思这样一类人,他们是智识人(intellectuals)。以往的智识人以哲学为慰籍(鸦片),而如同卡尔 马克思这样一群启蒙哲人以实现哲学(消灭哲学)为己任。

不深刻理解鸦片的内涵就不能理解马克思对宗教的观点。“……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是没有精神制度的精神”。马克思在此,在前人对宗教(作为肯定现存世界的宗教)的批判完成以后,认为宗教对于现存世界来说是否定性的。宗教是现存世界的否定。那种认为宗教是对现存世界的肯定(宗教为现实的不合理辩护、麻醉人民)的看法是非常浅陋的(而不是片面的,宗教并不是有两面,看到肯定性与看到否定性处于不同的层次)。而马克思在此看到了宗教的否定性。

“废除作为民众虚幻的幸福(als des illusorischen Gl點ks des Volkes)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民众的现实的幸福。”?这句话隐含了一个判断:宗教是民众虚幻的幸福。然而虚幻的幸福也是幸福!此虚幻(illusorische)不能等同于无,虚幻的幸福不是一无所有。虚幻的幸福(基督教徒的幸福、上帝恩典的幸福)是在天国的幸福、是在彼岸的幸福、从时间上来讲是在此世终末的时刻耶稣复临并进行最后的审判以后的幸福、是未来的幸福、是即将来临的幸福、是在盼望之中的幸福、是可能的幸福。

“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身意识和自身情感。” 自身意识(Selbstbewu遲sein)、自身情感(Selbstgef黨l)。宗教是人的(特殊性)自身意识、自身情感(自身情感是自怜自艾)。这一特殊性体现为“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还没有获得自己的人,还把自己的作为人的本质(何以是)放在神那里,她还只是神的造物,她还不是人(只有神是人,她不是人)。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只有曾经一度得到才可能再度丧失。我猜想,在人道主义和启蒙运动中,人(某些人)曾一度获得(拿回)自己的本质(何以是),然而马克思说此一拿回的本质又失去了。如何失去的呢?恐怕是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中。还没有获得自己的人是天主教徒,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是新教徒。在此马克思区分了旧教的意识形态与新教的意识形态。

人的本质。(Sie ist die phantastische Verwirklichung des menschlichen Wesens)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幻想的现实,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人的本质在宗教(幻想-幻梦-幻影)中实现了,但“人的本质还没有真实的现实性”人的本质还没有在现存世界中实现。人的本质有了一个现实——在宗教中的现实,但还没有真实的现实。人的本质还没有站出来,人还不是作为人(依其本质)而生存着。人作为工人、人作为机器而生存着。人的本质还不具有现实性。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并不是极端关注的,而是专注于人的本质的缺失。

如果说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所思的话,那么他也还是从人的本质之失而启思(enthink)的。

注释:

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三联书店.2006.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商务印书馆.1988.

德国观念论的最初的体系纲领.

在中文版《马恩选集》译文为“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

在中文版《马恩选集》译文为: “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虚幻鸦片
雨中(外二首)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春天越来越虚幻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头号玩家》里的虚幻与现实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