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之智勇双全的将军
2009-07-02张天本
张天本
摘要“克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鉴于军事指挥员关系着战争胜败,中国历代兵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将帅选用的准则和方法。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情势和需要,提出了智勇双全的标准,赋予将帅选用这一课题以新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的军事思想。
关键词将帅选用毛泽东军事思想
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74-01
毛泽东形象地达到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战争目的的方法比作“大海中的游泳术”。这个游泳术就是指导战争取得胜利的方法。战争指导是作战双方的指挥员谋略的对抗,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更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主观条件主要指军事指挥人员的素质。军事指挥人员关系着战争的胜败。鉴于中国革命战争前期我军缺乏高素质的军事指挥员,毛泽东不仅鼓励培养军事指挥人员,而且多次撰文总结战争指导经验,并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战争需要智勇双全的将军。
“用兵之要,在先择于将臣”,孙子从朴素的唯物论角度出发提出了将帅选用的标准——“智、信、仁、勇、严”。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出发要求“在战争过程中一般地打胜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将军——智勇双全的将军”①。
“虑也,勇也,将之所重”。由于中国革命战争长期处于被包围和被“围剿”的态势,所以毛泽东要求军事指挥人员不单具有“手中握有杀人刀……一跃冲向万里涛”的斗志,更要有“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远大志向和敢于压倒一切的勇气。举例言之,毛泽东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已经走漏消息的情况下,迫敌而居25天;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在国民党军队间不足20里的空隙中穿插、迂回,最终捕获战机消灭敌人,此非大勇所不能为。虑,即智也,主要指军事指挥人员驾驭战争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不仅掌握了战争指导规律,而且还能用之于战争实践。掌握战争规律的目的是要将其应用于战争实践并取得战争胜利。一般的战争指导规律是以多胜少,以强胜弱。而中国的革命战争有着自己的特点:“经历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②。中国革命的条件既存在有利的方面又存在不利的方面,这一特殊性必然要求在尊重、利用现存的、有利于我们的战争指导规律的基础上加入适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特殊内容——“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③。这是取得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则,每个指挥员必须明确。
第二, 了解作战双方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作战双方的情况包括战争的环境、性质;相关的政治、经济、心理、民心及对方内部矛盾等等,其中尤以民心最为重要。指挥员了解双方情况的一个原则就是要熟悉作战双方的“脾气”做到知彼知己。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专打弱敌是必然的选择。这就要求指挥员能恰当地确定作战目标。如在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斗争中不仅考虑到选定的目标是否为蒋介石的嫡系,是否与红军交过手,如果有,那么还要考虑到胜败记录对双方心理的影响。如毛泽东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决定首仗打王金钰,公秉藩的理由之一就是“王金钰的第五路军从北方新到,表示恐惧,其左翼郭华宗,郝梦龄两师大体相同”④,公秉藩在第一次反“围剿”的斗争中就领略了红军的厉害。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能否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克服战争困难,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合格的指挥员不光要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更要有力地保护群众的利益。如我党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保护群众利益的光辉典范。
第三, 立足全局,把握关节,创造性地解决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战争胜利的关键是指挥员能否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能否能立足全局,把握关节。毛泽东指出:“战争的全局包括战争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战争的局部是战争全局的一部分,一方面或一阶段。战争局部的有机结合构成战争全局。战争全局对于战争局部来说具有决定作用,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其中尤其要注意起决定作用的局部对全局的影响”⑤。如中国革命战争是一个全局,以“围剿”与反“围剿”,进攻与防御的长期地反复为特点的中国内战是其中的一个局部。类似地,一次反“围剿”斗争又具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所以它也是一个全局。既是战争的全局,那么战争的胜利就是指全局的胜利,这必然要求由一个个局部的胜利,至少是对全局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关节)的胜利构成的。如第一次反“围剿”中的龙冈战役。就更大的全局来说,在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准备下一次反“围剿”的斗争也是一个关节,指挥员必须明白“对于敌人的一次有计划的‘围剿,如果我们没有必要的和充分的准备,必然陷入被动地位。临时仓促应战,胜利的把握是没有的”⑥。
战争中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即使智勇双全的指挥人员掌握了战争指导规律,了解了作战双方的情况,并能立足全局,把握关节地知道战争,也未必能使主客观完全符合,但只要他把关于战争的所有重要问题都提升到战略高度去思考,“只要做到指挥上大体适合情况,即在有决定意义的部分适合情况,那就是胜利的基础了”⑦。
综上所述,毛泽东所要求的智勇双全的将军的标准就是“不但要有压倒一切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的能力”⑧。智勇双全的指挥人员在战争中的大作用就是在正确认识战争指导规律的基础上,在客观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扬长避短,力争主动,使敌我力量对比达到相对均衡,甚至出现红军反优于国民党军队的情况,从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
注释: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162页,第175页,第209页,第202页,第184页,第163页,第167页.
⑤毛泽东思想辞典.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