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若干思考

2009-07-02周志红孙双红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3期
关键词:世界观方法论观点

周志红 孙双红

摘要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熟知”的问题,但是否是“真知”呢?本文将就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以期对认识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所禅益。

关键词世界观方法论统一

中图分类号:B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64-02

真正意义上接触世界观概念上是从高中阶段的哲学学习开始的。最初的关于哲学概念的印象有:哲学是爱智慧;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于是又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含义及其关系: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当人们按照世界观的根本看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时候,世界观也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一、关于世界观的思考

什么是世界观呢?通俗的答案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这似乎是一个“熟知”的问题,但同样可能又是一个“非真知”的问题。我们至少应该搞清楚什么叫整个世界?什么叫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有哪些?

在我国古代,时间称为“世”或“宙”,空间称为“界”或“宇”,所谓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因此,现在所谓的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或“时空观”。我们知道,时间是无时无终的,空间是无限广大的,所以,世界几乎是无所不包的。就人的可理解的角度而言,这个世界至少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而物质世界又至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由此看来,这个世界观也几乎是包容万象的,前面所提到的所谓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人学论,无一不能在其中找到源泉。比如,关于物质世界的认识可能导致本体论,关于精神世界的理解可以引出认识论,涉及人的作为及人的社会关系就必然产生方法论和人学论。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关于世界的观点和看法也必然是异彩纷呈的。并不是所有的观点和看法都构成世界观,只有那些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才构成世界观,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应该是那些具有最广泛意义的整体性、普遍性和一般性的观点和看法。恩格斯的哲学观有助于我们界定世界观的内容,他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人们由此引出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本原的问题和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三个问题: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世界是否可知?我们认为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就构成世界观。回答世界是什么,可以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回答世界怎么样,可以区分辩证法和行而上学;回答世界是否可知,可以界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因此,就世界观的含义而言,我们的结论是: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或“时空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其基本内容是对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世界观具有历史性,每个人从而哲学家的世界观都不是从来就有的,都有其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世界观具有差异性,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性。就世界观的形态而言,世界观是精神的东西、是观念的东西、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就世界观的性质而言,有科学的和非科学的世界观,科学世界观正确回答了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世界是否可知等问题,非科学的世界观则正相反。就世界观的作用而言,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世界观本身的性质,科学世界观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从而推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非科学世界观可能诱导人们错误的认识和改造世界,从而阻碍世界的进步和发展。这实际上也就是世界观的方法论意义,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和完善特定的世界观,并以此指导特定的生活和实践。就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而言,并不是谈世界观就是谈哲学,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碎、散乱、不系统、不成理论的,因而不成其为哲学。只有经过哲学家的思维加工,形成系统化、理论化学说的世界观,才成其为哲学。就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而言,对任何正常人都一样,有世界观就有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但这种统一是非常具体而现实的。

二、关于方法论的思考

何谓方法论呢?通俗地讲,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亦指关于这种方法的理论。方法论取决于世界观,两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这同样不仅是一个结论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的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也是唯一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它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根据主客观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些是人们熟知的,但却同样未必是人们真知的。许多人是搞不清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往往把世界观和方法论混为一谈。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最好的真理”,是“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反对“言必称希腊”、“生吞活剥地谈外国”及“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并指明这“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②事实上,当毛泽东说马列主义是“最好的真理”、“最好的武器”的时候,也就是说马列主义是“最好的世界观”、“最好的方法论”。更明确地说,当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仅仅是立场和观点的时候,它也就只是世界观;一旦人们将这些立场和观点指向并指导生活和实践,也就是将这些立场和观点转化为方法,世界观也就成了方法论。比如,当我们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这是从世界观意义上说的;当我们因此说,看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要使主观符合客观,要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从方法论意义上说的。

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性来看,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也就是方法论取决于世界观,而世界观又取决于对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因此,具体而言:根据对世界是什么的回答,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最基本的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最基本的方法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最基本的是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最基本的方法论是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使主观脱离客观。根据对世界怎么样的回答,区分出辩证法的和行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的世界观最基本的是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无限发展的,肯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及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最基本的方法论是坚持用联系的、运动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并能做到实事求是;行而上学的世界观最基本的是否认世界的普遍联系、无限发展的,否定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及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最基本的方法论是株守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忽视并违背规律。根据对世界是否可知的回答,界分出可知论的和不可知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知论的世界观最基本的是相信世界是可知的,认为人类能够不断地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认定世界上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最基本的方法论是积极主动地、满怀信心地去“想”、去“做”、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可知论的世界观最基本的是怀疑甚至否决世界的可知性,否认人类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最基本的方法论是怀疑、诡辩、懒想、懒做、消极厌世、怨天尤人。当然,事情远不是这样的简单,但这确实是最基本的情况。

三、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之统一的现实性思考

我们通常说,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这没错。问题是,这种统一是怎样的统一?这种统一在一个现实的、具体的个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我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也是唯一科学的哲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是具备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可为什么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会经常的犯错误?甚至像斯大林、毛泽东那样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会犯严重的错误呢?我们认为这都涉及到世界观与方法论之统一的现实性的问题。

如果从哲学理论的层面上谈世界观与方法论,则两者的统一是相对简单的。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而不是零碎的、散乱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统一的具体形式是可以推论得出的。根据:如何回答世界是什么,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如何回答世界怎么样,区分辩证法和行而上学;如何回答世界是否可知,界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几种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具体形式:唯物的辨证的可知论的、唯物的行而上学的可知论的、唯心的辨证的可知论的、唯心的辨证的不可知论的、唯心的行而上学的可知论的、唯心的行而上学的不可知论的(我们认可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的)。当然,如果再考虑所谓的二元论、诡辩论,或者再将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观唯心,将唯物主义分为朴素唯物、机械唯物、辨证唯物,情况会更复杂些,但无非是舍简就繁,或更深入一些。在此,我们只是想阐明,哲学理论上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相对厘得清的。但斯大林、毛泽东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又如何厘得清呢?

我们知道,世界观人人都有,方法论也是人人都有。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能系统化、理论化,都能上升为哲学,也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哲学家。因此,就一般人的零碎的、散乱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而言,其统一的具体形式简直就是不可知的。一个人,此时是唯物的,彼时可能就是唯心的;此时是辨证的,彼时可能就是行而上学的;此时是可知论者,彼时可能就是不可知论者。针对具体问题而言,在这个问题上是唯物的,在那个问题上就可能是唯心的;在这个问题上是辨证的,在那个问题上就可能是行而上学的;在这个问题上是可知论者,在那个问题上就可能是不可知论者。具体的情况似乎还不止这些,因此,就具体的一般的个人而言,其世界观与方法论之统一的现实性问题是不可一概而论的。但现实中的人们总是在生活、学习、工作,人们总是经受着挫折与失败的打击和折磨,又总是享受着成功与胜利的兴奋和喜悦。人们为什么会挫折与失败呢?如果并不相信是上帝的惩罚,如果愿意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角度来找原因的话,可归结为错误的世界观从而错误的方法论从而挫折与失败。同理,人们为什么会成功与胜利呢?如果并不相信是上帝的恩泽,如果愿意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角度来找原因的话,可归结为正确的世界观从而正确的方法论从而成功与胜利。一般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不自觉的,从而就会有不自觉的挫折与失败、不自觉的成功与胜利。因此,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革命导师总是鼓励人们尽可能的学习哲学,以求自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从而自觉的成功与胜利。

事实上,即便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诸如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甚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其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历史的、具体的、从而是非常现实的。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都有一个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从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这样的过程。即便完成了这样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也还有过挫折和失败,也还经常的修正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只不过这些都是非常自觉的。列宁同样如此,1918年春,由于大规模的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开始,威胁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提出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既军事共产主义的方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由此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然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些做法,严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俄国当时低下的生产力状况,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对经济落后的俄国是不利的。到1921年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结果造成了农业生产停顿、工业生产下降、货币制度崩溃,使本来就落后的俄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事实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完全符合俄国的客观实际。但列宁是清醒而自觉的,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使国内政治局势趋于稳定。斯大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应该予以肯定的,但他在生命的最后20多年间犯有严重的错误。并且,他不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那样及时自觉,勇于改过,他的错误给国家的革命与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由此看来,即便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们,其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也不总是值得称羡的,值得尊敬的是他们完全的或更高的自觉性。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猜你喜欢

世界观方法论观点
智能化的“世界观”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世界观—雕塑遗产》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观点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调整中国观,筹备世界观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