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狱养老”看农村养老机制
2009-07-02陈俊
陈 俊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的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被提上了日程。而“入狱养老”现象的出现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中国农村的养老机制和现状, 农村养老存在着什么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将是本文要阐述的重点。
关键词入狱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85-02
在2008年12月26日央视《新闻1+1》的节目中, 著名记者柴静讲述了一个特殊的抢劫事件。在此三个月前,现年已经69岁的湖南农民付达信在北京站广场持水果刀抢劫,与别的抢劫案不同的是,在抢劫成功之后,老人却又乖乖束手就擒,只为了“入狱养老”。而出于同样动机的事件在我国广东省和美国也都发生过,唯一不同的是,广东省的老人是通过两次纵火烧林,进了两次监狱。而美国的那位老人因为找不到可以养活自己的合适工作,离领取社会养老保险金的年龄也还差几年时间,所以他竟然异想天开想去抢劫一家银行,然后到狱中去“养老”,直到自己可以领取社会保险金。他们都是用丧失自由来换取晚年生活的基本保障,也反映了同样的事实,那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我国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这也确实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在人类社会19世纪前是不存在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是无一例外的高死亡率,人的寿命短暂。直至到了1935年,美国老年学家开始使用人口老龄化一词。人口老龄化作为一种必然出现的人口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是生产力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迅速的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高,出现了人口高龄化的趋势。第二,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期施行的计划生育的国策,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增长,出现了较低的生育率。使得年轻人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相应的老年人比重则在不断增加。2006年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报道到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44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豍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农村的老人占全国老人的比例则达到75%,可以看出农村老年人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他们的养老问题也变得严重起来。
中国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同样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因为自己特殊的国情,和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在本世纪初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仅1000美元,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10000美元,豎差距如此之大,应对老龄化的能力自然就弱了。因此,中国是“未富先老” ,而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其次,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快,只用了20余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的人口老龄化转变,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转为老年型也仅用了18年时间。而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则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的,因此社会压力也是逐渐显现的。第三,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生育率的下降是很迅速的,老年人的比重也加大。而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是缓慢下降的,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通过以上这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完善养老机制!
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是不存在像城市里面的退休制度和比较完善的保障机制的。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土地,这也是唯一生活和生存的保障,但是土地并不能解决养老问题。在访谈节目中,特邀观察员王锡锌教授也指出:“土地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活和生存的保障,但是土地自己并不会产出,这就是我们讲的养老的问题。在城市,我们知道男性公民60岁就退休了,但是在农村没有退休一说,因为如果按照土地就是你生活的资源的话,你需要不停的劳作,也就是说,农民可能是终身制的。”那么终身制的农民在完全丧失劳动力的时候,他们是怎样解决养老问题呢?
一、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及原因
(一)家庭养老
农村地区是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基础,存在着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孝道思想及子女负有养老责任的观念,使得家庭养老依然是主要的养老方式。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但是家庭养老的功能最近却得到弱化,甚至有人认为会被社会养老所替代。主要是由于人口流动,农村人口不断出外打工,造成了很多“空巢”老人的出现;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出现了典型的“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加重了家庭养老的负担;最后就是因为目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传统的“孝”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淡忘,甚至认为是一种过时的东西,因此需要对家庭养老模式进行调整。而就“入狱养老”的主人公付达信老人来说,因为一直没有结婚,没有子女,他的一些亲戚也因为各自都有困难,也不能对他进行照顾,采取家庭养老的方式对他来说是不可能的。
(二) 社会养老
社会养老是指由社会养老专业机构提供生活照顾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特征的养老机构来实现的。具有社会福利和产业化的性质,是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社会功能的。而在200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部委《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实现社会福利事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为社会养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豐而其实我们也看到,虽然社会养老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社会养老毕竟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觉得进养老院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也会使子女被扣上不孝敬的帽子。同时这些老年机构都是集中在一些地方,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居住环境,老人是很难适应的。而最主要的原因在访谈节目中也提到了,养老机构经营成本太高,并且正在偏离它的公益性和社会保障的目标,运作模式现在也主要以商业化的、市场化的方式为主。这就大大提高了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进入的门槛,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付达信老人一天的收入,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更别提再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进养老机构了,这是不现实的。
(三) 其他养老方式
除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外,在我国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其他的养老方式,这些虽然都不是很常见的,但也确实存在着。
第一:优抚对象中部分老人的优待抚恤和政府对农村特困老人的低保,优抚保障是国家对革命事业或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军人及其家属的特殊社会保障。保障资金主要由各级财政和农民群众统筹负担。在这些优抚对象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老年人,他们不同程度地享受了国家的补助和优待。而对农村特困老人的低保,是指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老人,根据当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最低生活补助。在访谈节目中,通过记者对付信达老人的了解,他在2003年之前是不知道到这个政策的,后来他有一次去民政局,才听说有这个补助,从刚开始的一年300元,到现在600块钱。平均下来一天一块六毛钱左右。一天一块六毛钱,也许这些用于补贴补助勉强可以应付,但要用于基本的生存、生活应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连老人自己都说实在是养活不了自己。
第二:养老保险,主要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在投保者年老时按不同交费标准支付不同标准的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对于人均收入很低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来说,是不可能普及的。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采取个人、集体和国家三方出资方式筹集养老基金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制度。国家民政部门从1992年开始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主要做法是,根据农民自愿,保险资金以农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基金账户,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确定养老金的领取标准。豑虽然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一定的规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地区间极不平衡,差异较大,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是不可能的。无论怎样来说,养老保险都是建立在农民有一定收入的前提下,并且是在解决基本温饱问题之后有剩余,而对于像付信达这样的老年人是不可能参与的!
第三:退休养老,这个是适用于一些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或村, 或者是沿海靠近大中城市的郊区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再就是目前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养老方式,像异地养老、住房养老等等。这些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现实来说更是不可能实现的,都不具有普遍意义。
二、对当前农村养老状况的建议
对于当前农村这种现状,出现像付信达老人这样的极端的个案应该还是少数!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不需要在自由和温饱之间做出选择。但也通过这件事情也反映了农村养老的很多问题,因此应当综合考虑中国农村社会、经济、人口、历史传统等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农村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在当前阶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从政府方面着手,要改变传统发展战略,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从建国之初到现在,我国农民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与他们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是很不成比例的,在城乡的分配上,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就像王锡锌教授所说的,我们现在占总人口30%的城镇居民消耗了用于社会保障全部支出的89%,而占70%的农民只能分配到11%。他还指出一个很严重的现象,那就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央财政对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没有投入,特别是在农民养老上中央财政是没有支出的。从中国目前的财政收入状况来看,覆盖一个门槛比较低,但覆盖面比较广,甚至是全部覆盖的这样一种养老保险的体系应该是现实的、可能的。因此,我们要加大对财政的支持力度,大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养老的经济基础。
其次,在我国农村地区,受思想观念、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中国人从古至今的家庭的赡养功能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而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加,也是他们获取精神慰藉和护理照料的主要源泉,这点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不可替代的!因此,仍然要以家庭养老方式为主,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三,就目前的社会条件,如果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则既不能实现养老的经济保障,也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因此要适当发展社会养老模式并在农村地区继续执行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增加社会养老机构,完善已有的社会养老机构的设施。在农村建立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生活服务中心等设施,同时也要逐步建立覆盖农村所有人口的养老保险体系,使农村养老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最后,对于老人自身来说,要时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培养兴趣,积极参加一些老年活动。并要努力学习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技术工作,尽可能的接受现代社会新的思想观念。因为即使步入老龄的老年人,还是对社会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无论是阅历还是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
总之,“入狱养老”事情的发生还是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让我们更加关心老年人,尤其是关注农村老年人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养老问题。因为关心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心以后的自己。只有把当前的问题解决,我们也才会对以后的生活充满自信。首先是一定要保证住基本的物质生活,因为付信达老人就是因为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维持不了,才出此下策的。在保证物质生活的前提下,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意识,使他们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这样养老问题才能走上良性和正常的轨道。
注释:
许建苏.农村养老问题法律研究.河北法学.2008(4).188.
奚志勇,中国养老.上海:文汇出版社.2008.51,117.
中央财政对农民养老零投入 1.1亿人老无所依.http://www.qq.com.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