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2009-07-02闫�B韩磊
闫� B 韩 磊
摘要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政府也同样面临着以变革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从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的互动关系分析着手以指出前者对后者的重要作用,提出在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创新点。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63-01
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同时电子政务推行的目标则是使政府管理高效运作。了解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的双向互动关系,是明确电子政务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的互动关系
(一)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的有效手段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主体的理性管理并新整合了政府的组织机构。电子政务不仅促进了政府领导者领导方式的转变,而且提高了政府决策者的管理能力。电子政务以民主理念推动权威式领导向自由开明的互动型领导转变。由于当代公共事务的复杂性,政府一个部门势单力薄,需建立一个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的模式。
(二)政府管理高效是电子政务的目标
降低行政成本是政府管理高效率的首要条件。而发展电子政务有助于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行政系统内部办公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跨地区的电子作业、电子公文的处理等都可减少公务员的办公和公文处理费用;通过政府网上采购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管理技术手段的变化可避免大量有形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三)电子政务推动政府管理创新
电子政务促使政府一体化格局与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格局朝两个方面延伸:一是单个政府部门内部延伸,政府既清晰明了本部门的目标并根据工作人员的个人需要和目标做出一定调整,使二者目标一致。二是从政府系统向社会与其他组织和私人部门延伸,社区和家庭、其他组织和私人部门将帮组政府解决一些公共问题,提供一定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观念障碍
“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以及“重监管,轻服务”思想普遍。我国目前政府公共行政在很大程度上仍处在传统阶段,习惯了通过控制和管制来进行国家治理。在行政观念上,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服务行政的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政府与公共权力的垄断不相分离。而今“官本位”的思想则是等级制度的新形象,这种色彩甚至扩展到行政之外的其他领域——企业、学校,都要设定行政级别。在当代,行政职位设计遵循等级原则是必要的,但“官本位”决定一切的思维与行为必须被打破。
(二)体制障碍
政府组织整体协同缺乏弹性以及管理方式滞后。组织越能适应环境,它的生存概率就越大。现有的政府组织形态基本上包含三个层级,有战略层挤即决策层,战术层即管理部门,操作层即执部门。这种组织结构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间的管理层处理政府内部的纵向信息交流,又通过其对政府的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结果使其变臃肿,成为政府结构中最庞大的一块。同时,因决策 “刚性”较大,对形势和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和正确的回应困难。电子政务是基于一个服务型政府基础上的,而现行政府大多还停留在管制型政府的层面上。
(三)人才分布障碍
缺乏对电子政务认识的全局眼光以及专业与职能分配的随意性较大两大问题凸显。目前我国公务员群体中还存在着对电子政务认识不足的现象,表现在:第一,不少人员及领导人对究竟什么是电子政务缺乏基本认识;第二,缺乏对电子政务的定位、目标、实施等策略与途径的全面认识,没有理解电子政务最重要的是政府管理的改革和业务流程的重组;第三,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利益构成威胁,对电子政务的推行有消极抵触情绪;第四,在电子政务推行的过程中,不少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电子政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提高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效率的创新点
(一)理论创新
树立公民本位的治理理念。社会契约论认为:政府是由公民让渡自己的权利,通过订立契约而成立的,政府应代表民意,为公民提供保护和服务。长期以来,政府作为大量信息的掌握者,一直对信息都是进行单向的选择、传送和灌输。公民作为“受众”无法进行选择。如果不转变观念,电子政务被架空。所以政府人员摒弃私人利益观,真正长远打算,以正确的态度接受电子政务,不对其进行排斥,正确接受有技术、有能力人才的引进,才算真正的做到了一切为公,必能使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起到有效作用。
(二)体制创新
即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以及运行机制创新。政府组织形态要及时发生相应的转化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政府组织由集权向分权转化,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转化,由膨胀型向精干型转化,由分工向整合和协同转化,由僵化向灵活转化。而政府管理方式最根本的变化在于:将主要依靠间接控制的管理转变为更依赖于直接控制的管理;将结果控制的管理转变为以过程控制为主、以结果控制为辅的管理。电子政务正好为政府管理全面采用过程控制管理方式提供了可行性。运行机制上完善政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政务活动的民主参与设计,政务公作的可检验性、绩效评估与责任追究设计。
(三)管理主体创新
人才建设外包模式以及优化项目管理的团队结构。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的高级人才必须具备公共管理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管理科学进行政务工作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研究,应对现代信息技术有清晰的了解,但在我国政府机构中这类综合性人才极少,大多被分散到了相应的专业部门,政府急需的是具有精湛技术基础的技术人员。外包模式是指政府以租赁方式获得第三方服务,进而实现内部业务或公众服务电子化的一种自建模式。单靠政府的自建是无法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这种模式对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外包模式的服务提供商有充足的高级技术人才资源可以使政府摆脱自身技术人才缺乏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孟庆国,樊博.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2006(2).
[2]杜治洲.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互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晋一.浅论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前沿.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