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东湖高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9-07-02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3期
关键词: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

周 倩

摘要将产业集群战略引入到高新区的发展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理论内涵及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湖高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集聚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59-01

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促进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化更能有效地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载体。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自创立之初,已有超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颇为引人注目的成就,产业集群已具雏形,为推动集聚经济发展,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东湖高新区在产业集群化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产业集群的理论内涵

产业集群是相关产业的大量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聚,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的有机体系。在以地方产业网络、本地文化为基础,技术、生产、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实质可以说是各个行为主体组成的生产网络、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融合而形成的独特的创新体系。

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

一是地理集中性。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产生外部规模经济的基础,是集群作为一种地域经济现象存在的基础

二是弹性精专,也称灵活专业化。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总是集中于有限的产品和过程,形成专业化的特点。区域作为一个集体,其生产是相当灵活和多样化的,集群内的企业在竞争中相互联系,互相协作和补充。

三是根植性特征。即集群企业的经济行为深深根植于共同的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的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既有效地防止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又促进知识的交流和扩散。相互信任和满意成为区域内最有价值的资源。植根性特征决定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难以模仿。

二、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展现状

目前,东湖高新区已形成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激光技术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国际市场占有率12%;光电器件、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40%,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关南生物医药产业园、汤逊湖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佛祖岭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等园各具特色,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分类聚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能源环保、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和高科技农业竞相发展。

2006年,东湖高新区完成总收入1004.07亿元,同比增长38.5%工业总产值889.42亿元,同比增长41.41%,2006年东湖高新区在53个全国高新区中总收入排第12位,比2005年提高1位;工业总产值排第10位,比2005年提高3 位。

三、武汉东湖高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

我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大体上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开发区的热潮中建立起来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最初是以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和劳动力价格优势来吸引企业聚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也不例外。这就造成了园区内企业的空间集聚不是以其内在的机制和产业关联为基础,东湖高新区仍处在常规技术发展阶段,由于这种模式并不重视企业集聚内在机制的建立而使得区内企业尚未表现出强烈的根植性。

大多数的区内高技术企业与高新区内及周边的地方产业的后向联系少,即与本地供应商的联系少,尤其是区内核心企业及跨国企业所需的零配件特别是关键性的部件大多都区外省外乃至国外进口,区内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关联度较低,中小企业在某些产业环节上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供应配套的也不多。另外,高新区区内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关联并不多,中小企业在某些产业环节向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供应的也少,没有形成产业网络,使得区内公司企业的业务活动两头在外,即供应商和市场在开发区外部,与本地联系较少。东湖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内在机制——本地企业结网、相关产业的配套支援尚未形成,企业的空间集聚不是以其内在的机制和产业的关联为基础的。

(二) 企业、政府、非盈利机构间的合作协调体系尚不健全

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如银行家、律师、猎头公司、会计师、咨询顾问及其他为新的高技术企业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足够的风险投资。东湖高新区资本市场尚不完备,没有建立起产权交易市场,没有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另外东湖高新区临近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大学或研究机构,这些机构都具有相当高的研究开发能力,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这些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没有较好地成为高新区创新之重要源泉,区内企业并未充分利用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知识溢出,影响了集聚体的真正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另外,企业之间的信息和知识交流也不够充分,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多来源于企业内部,来源于自己的研发机构,而来自于其他企业的技术创新太少。

(三)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区内集了全国中国最优秀的光电子研究开发人才,但对人才的激励体制尚未形成。目前国外的和沿海地区的一些大公司对东湖高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另外过分注重技术人才,而轻视了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使高新区的发展缺乏一支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东湖高新区也面临着高素质人才严重流失的问题,政策、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导致多年来科技人才的“出”大于“进”。

(三) 促进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长的区域文化尚未形成

东湖高新区内,无论是鼓励冒险的企业家精神还是那种重视合作与非正式交流的社团文化都相当匾乏。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它需要敢冒风险的创新。此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它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各种信息的迅速收集与处理以及对各种资源的快速整合,讲求合作及重视非正式交流所导致的信息与技术的快速扩散则明显地有助于这种快速整合。显然,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需要能促进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长的区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1.

[3]鲁慧君.产业群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研究.2003(9).

[4]魏后凯.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经济管理·新管理.2003 (6).

[5]刘斯康.用产业集群理论来规划新的产业布局.当代财经.2003(7).

猜你喜欢

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东湖一角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游东湖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东湖雪景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