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2009-07-02朱昭霞
朱昭霞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并逐渐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处于这种转型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方面。本文主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转型时期对我国意识形态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意识形态思想教育和谐文化
中图分类号:B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4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使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它既为各国融入国际社会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也带来了许多难题。不可否认,西方社会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和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念正在或已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来,而且由于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在国内也确实出现了戏谑庄严,贬损崇高,褒扬庸俗,膨胀自我的不良社会现象。这说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有待加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我们与苏联的竞争是军事、经济和政治的竞争,但是美苏对抗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的。苏联要扩大共产主义的范围,破坏自由,而美国要阻止共产主义扩张,扩大自由的范围。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失利,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交流都将毫无意义。”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意识形态以新的形式向全球扩张的过程,当前面临的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对抗仍不容忽视。对此,不仅是要擦亮眼睛,最主要的是付诸行动。不但要与之斗争,同时还要加强我们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发展真相和中华民族传统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不是要对他国构成威胁,而是更好地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世界共同和平发展。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就是宣传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并向世界描绘和平共同发展的美好蓝图。2006年12月欧盟25个成员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发表了一份对华关系决议,其中公开赞扬了中国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由此可见,崇尚和谐,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民族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更进一步说地说其主权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完全独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纲领,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应该做到:
首先加大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并把这项工作贯穿到理论武装、新闻出版、影视网络、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工作的实践中。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人们自身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是当前最主要的政治工作之一,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使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又好又快地促进现代化建设。
其次培养弘扬正气的主体队伍,加强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打造践行价值体系的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主体队伍,树立榜样,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用鲜活生动的正面典型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坚定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力作用,强化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念。从青少年抓起,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摒弃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再者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没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人们往往容易跟风流行而混淆是非。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主导着社会文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所以要建设和谐文化,通过和谐文化的培育和熏陶,引导树立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利益关系的时候,以和为贵,和谐发展的理念。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增强理论为现实服务的意识,使理论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为现实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思路,培养主流意识形态对群众思想的引航作用。同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通过和谐文化的建设,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的支撑、道德的支撑,使得我们这个社会沿着健康、向上、充满友爱、爱心的方向发展。
最后要引导好各种社会思潮。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可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思想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避免和防止错误思潮的泛滥。
注释:
豍[美]里查德·尼克松.不战而胜.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