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间上诉制度初探

2009-07-02苏友芹吴可征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3期
关键词:终局诉讼法民事

苏友芹 吴可征

摘要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中间事项的上诉迟延对当事人来说是极不公正的,有鉴于此,美国确立了中间上诉制度,其他国家也有相关规定。目前,中间上诉制度尚未引起我国理论界与立法界的关注,本文拟对中间上诉制度作初步探讨,以期对民事诉讼法的修订与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终局判决规则中间上诉诉讼效益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036-02

关于上诉时间问题,终局判决规则基本上为中外各国奉行的基本原则。但是,过分刚性地坚持终局判决规则将对当事人造成经济上的严重不公。在价值权衡的基础上,美国大多数州确立了中间上诉制度,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提起中间上诉,在下级法院仍在进行审理过程中,由上诉法院对案件某些事项加以零星审查。本文拟分析国外特别是美国中间上诉制度的内容以及价值功能,并探讨我国中间上诉制度构建与完善的具体设计。

一、中间上诉制度的立法例

中间上诉制度在美国以终局判决规则例外的形式得以确立,基本内容分为司法和制定法两个方面。尽管联邦法院系统在终局判决规则的适用上甚为严格,但在允许对即使案件的部分问题尚未得到处置的命令进行即时上诉方面仍有两条得到广泛认可的司法原则:第一条原则为并行命令原则,又称Cohen原则,是指对初审法院就构成诉讼基础的权利的并行事项以及那些非常重要而又不能拒绝给予复审的事项作出的终局性性判决可以上诉。是否允许适用Cohen原则,关键取决于是否能够认定被上诉的命令涉及并行的事项,并且对争点作出的决定是终局性的;第二条原则针对的是如果上诉迟延,上诉方将遭受立即发生的伤害的案件。这种情形仅仅在当事人要求采取事后不可补救的即时行动或引导,并且初审法院的命令被认为有错误因而事后予以复审的情况下才发生。因此,有人将其称为不可弥补的后果理论。中间上诉制度在制定法上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制定法明确列举的可以提起中间上诉的特殊命令,比如“准予、继续准予、修正或者解除强制令”或“拒绝解除或修正强制令”的中间命令。目前大多数州法院系统允许自由进行中间上诉,因而,在州制定法上还有一些其他的例子。例如,大多数州允许对取消或维持扣押财产的命令或者对同意重新审理动议的命令提起即时上诉;第二类中间上诉必须得到地区法院法官及上诉法院法官双重认定命令涉及“支配性的法律问题”,对于被提出的争点“存在意见分歧的实质性理由”,并且“对该命令的即时上诉可以实质性地推进诉讼的最终解决”;第三类情形是通过运用特殊的令状途径,即执行令或者禁止令来对中间事项进行复审。豍

即使没有确定的“名分”,中间上诉在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的民事诉讼中也是客观存在的。根据法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准予上诉有关条款的规定,命令审前预备措施或临时措施的判决、就程序上的抗辩或其他任何附带事件作出终止诉讼裁决的判决可立即向上诉法院提起上诉。对其他判决,仅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下,如能独立于实体上的判决向上诉法院提起上诉。豎 瑞典民事诉讼关于“中间”上诉的规定可谓相当详尽,范围也相当宽泛,甚至包括有关代理的裁定,法院同时拥有根据案情决定对有关判决单独提起上诉的自由裁量权。

二、中间上诉制度的价值分析

价值问题虽然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它是法律科学所不能回避的。④任何法律制度背后都蕴藏着构成制度灵魂与存在依据并满足人们追求的特定价值取向,中间上诉制度也不例外,同样也是在价值权衡基础上的理性选择。

(一)提高诉讼效益

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时空的有限性,效益已经成为公正的第二种涵义,⑤是现代法治社会一切法律制度不得不考虑的原则。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经济合理性要求寻求最佳方式科学合理地利用诉讼资源。对于审理过程中的某些重要事项,除非即时接受上诉审查,否则,案件的其他环节将成为无用之功。终局判决规则还存在重审的可能性,延缓了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实体利益的救济时间,增加了法院的裁判成本和当事人潜在的额外消费和更大的诉讼费用支出,不利于诉讼成本的降低和诉讼效率的提高。

(二)促进诉讼公正

千百年来,公正一直被视为诉讼制度设计与运作的基本但却最崇高的价值目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冒犯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中间上诉制度不仅可以降低诉讼成本,避免程序上的不经济,而且有助于提升审判的质量,从而促进诉讼公正。特别是对于复杂案件,终局判决规则造成的重复开庭不仅严重浪费诉讼资源,而且,如果诉讼早期即存在明显的严重错误,上诉拖延往往导致严重的不公正。

(三)强化判决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终局判决规则要求,只有特定诉状中所涉及的全部争点在初审法院最终得到认定时才可提起上诉。也就是说,终局判决规则所能决定的只是上诉时间,而非特定事项的可上诉性。终局判决规则迟延了即使在审前阶段已经作出裁决的重要事项的上诉机会,当事人只能寄希望于终局上诉来推翻,必然导致提交到上诉法院案件的潜在“拥堵”现象。中间上诉制度由于将错误在其出现的时候及时纠正,因而,无论最后作出怎样的判决,它被推翻的可能性就更小,有利于维护裁判的稳定性。

三、我国法律关于上诉时间制度的现状与反思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没有对案件争议焦点或先决性问题作出中间判决的规定,对于诉讼过程中的程序问题适用裁定或决定的方式加以解决。统观民事诉讼法条的所有条款,可以说,只有对管辖权异议作出的裁定才允许中间上诉。至于其他,除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裁定和回避与罚款、拘留决定之外,甚至连复议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等待终局判决作出后再行上诉。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第二审法院对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上诉案件,应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意见》第181条的规定,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即为案件发回重审的重要理由。2007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179条更是将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以及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明确增加为当事人可申请再审的理由。由此可见,对于上诉时间问题,我国更为严格的坚持终局判决规则,在某些重要程序权利方面,以申请复议或再审的形式加以救济。

终局判决规则或申请复议及再审作为中间事项裁判错误的救济途径,极不完善也极不合理。首先,终局上诉不利于纠纷的及时、有效解决,有损司法公正。第一审普通程序所有事项得以全部处置的过程相当漫长,仅本院权力即可延长至12个月,再经上级法院批准似乎可以无限期延长,⑥当事人的上诉权也随之一再延期,实体权益处于极不确定状态。其次,终局判决规则的严格适用,将有效阻止某些裁决受到上诉法院的复审。这是因为,只有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裁判错误才被认为有足够的偏见而有必要予以推翻。再次,发回重审或再审违反诉讼效率,与节约司法成本的世界趋势格格不入。例如,如果法官驳回一项应予支持的回避申请,在对终局判决的上诉中二审法院可能会被迫发回原审法院重审,如此,原审对案件实质问题的审理将全部付诸东流。更何况,发回重审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但不能适用简易程序,而且必须另行组成合议庭,必然耗费惊人的诉讼成本。最后,申请复议的方式违反正当程序的法律要求。复议作为一种行政化手段,实际上只是一种内部审查监督机制,而并非诉讼化救济途径,缺失当事人双方当庭对抗的诉讼本质,剥夺了当事人充分阐述自己意见、观点的机会。“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增设中间上诉制度,以更加公正的途径实现对中间事项裁判错误的救济应当成为我国当前立法的当务之急。

四、我国中间上诉制度的构想

中间上诉制度价值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立足于立法的科学化,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应当增补中间上诉制度。当然,中间上诉制度并不是对终局判决规则的背弃,其适用应当相当严格。

(一)中间上诉制度的条件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间上诉制度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中间上诉制度固然具有其合理性,但如果控制不当也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即时上诉必然带来上诉分割,存在成为当事人拖延战术的可能。这不仅阻碍上诉法院以一种更加宽阔的视角对各种遭受质疑的裁决进行全面审查,而且阻碍初审程序的迅速开展,损害初审法官的审判权威。因而,中间上诉的适用应当受到一定条件的严格限制:裁决错误须在初审法院审理的早期阶段作出,否则,中间上诉即失却存在的时机条件,难以发挥其机制功能。

(二)中间上诉制度的适用范围

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法律文化传统与价值理念的不同,允许中间上诉事项的范围也各不相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任何制度移植都应该结合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间上诉制度的确存在潜在的风险,瑞典准予“中间”上诉的事项范围过于宽泛,实践难以把握。我国中间上诉制度的建立应当稳妥、慎重,由于还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其适用范围应当更加谨慎对待。借鉴美国的立法例,同时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相衔接,对管辖权异议裁定的“中间”上诉应当继续予以支持;考虑到其在发回重审理由方面的特殊重要地位,回避决定应纳入准予中间上诉的适用范围;对于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裁定和罚款、拘留决定,鉴于现行复议救济途径的不足,虽然不能纳入中间上诉制度的硬性适用范围,但至少应当赋予法官准予中间上诉的自由裁量权。当然,关乎诉讼成败的中间事项还有很多。至于其他方面,同样应当赋予法官准予上诉的自由裁量权。

(三)中间上诉制度的程序设计

中间上诉程序大体上应与终局上诉程序相同,但又应当有所精简。中间上诉应当设定为一项权利,当事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为了督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充分发挥中间上诉制度的价值功能,法律可以规定当事人如果对具有战略意义的中间事项的裁决不服,应当在裁决作出之日或者收到裁决书之日起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原审应当以“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为由,中止诉讼。尽管上诉审原则上不得适用简易程序,但中间上诉涉及的只是原审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具体问题,诉讼案卷只包括特定部分的争议问题,更为简短,因此,可以参照简易程序,允许使用简便方式审理,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的时限也可灵活掌握。人民法院审理中间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0内作出终审裁决,而且审理期限不得延长。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以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与实践的课题。终局判决规则对于具有战略意义的中间事项来说不仅严重浪费诉讼资源,影响诉讼效率,对当事人造成极大不公,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不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因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相悖。时代是向前发展的,法治进程也是如此。中间上诉制度作为一种前沿理论应当备受关注,以促进完善中间事项裁判错误的救济机制。

注释:

① [美]弗兰德泰尔等.夏登峻等译.民事诉讼法(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83—601页.

② 罗结珍译.法国新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

③ 刘学军译.瑞典诉讼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90—192页.

④[美]庞德.沈宗灵,董世忠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5页.

⑤ 波斯纳.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

⑥ 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35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至于可以再次延长的次数,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规定.

猜你喜欢

终局诉讼法民事
民事推定适用的逻辑及其展开
论民事共同诉讼的识别进路
电商直播的终局在哪里?
裁决内容同时涉及终局裁决和非终局裁决的如何处理?
什么是终局裁决?
论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终局性问题
也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加强民事调解 维护社会稳定
合同继续履行判决实现障碍之解决——兼论2015《民事诉讼法解释》“一事不再理”之适用
民事保全:价值回归与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