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攻击性防守初探

2009-07-02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9期
关键词:篮球

孙 毅

摘 要:攻击性防守是当今篮球防守的主旋律,攻击性防守能力已成为衡量球队竞技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攻击性防守的概念及发展过程、攻击性防守的表现形式和攻击性防守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篮球;攻击性防守;个人防守;集体防守

人们在观赏比赛沉醉于“矛利”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欣赏到“盾坚”的风采,因为盾的坚固也可以使矛的锋利毁于一旦。“攻守平衡”的理论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篮球比赛的需要,人们在寻求一种具有“矛利”的“盾坚”,这种“盾坚”不但具有防御作用,而且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它可以牵着进攻的“鼻子”,从而使防守从被动转为主动,主宰比赛的胜负,这种“盾”就是攻击性防守。

1 攻击性防守在技术和战术方面的表现形式

攻击性防守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防守体系,它集攻击性与破坏性于一体,又具有针对性和集体性防守的特征。由于这种积极、主动的防守在个人技术和全队的战术部署上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和实战性,在比赛中往往能显示旺盛的生命力。技战术体系是篮球运动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攻击性防守的技战术内容是攻击性防守的核心,从大量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对于攻击性防守在技战术上表现形式的认同较一致。

1.1 个人的攻击性防守

个人的攻击性防守具有鲜明的破坏性和攻击性。就防守姿势而言,随进攻队员的动作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除了平行站立姿势和斜步站立姿势外,现在还提倡一种美国式的防守姿势:两脚开立比肩宽,屈膝,重心要低,头部与进攻者肩部平齐,屈肘,手臂弯曲,两臂像风车一样不停发地摆动。良好的姿势为队员突然改变身体重心进行抢、打、断球等攻击行动作提供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就防守站位而言,防外线采用近身,抢前防守站位;防内线采用贴身,抢步卡位。就防守位置而言,近球区以多防少,运球区以少防多。就防守动作而言,以准确判断,快速起动,不失时机地抢球、打球、断球、盖帽、紧逼封堵、夹击,迫使对方失去有利位置或时机,以至失误、失球。

1.2 全队的攻击性防守

主要表现为防守战术上的综合多变。具体表现为防区扩大,形式增多,有全场、2/3场、半场的紧逼盯人和区域联防,有对位联防,混合防守和多变盯人,混合盯人等,运用时综合多变,造成对方总是处在不适应或来不及适应状态。一旦出现机会,立刻会有一人至数人参与夹击、封堵、抢夺,同伴则错位协同防守,突然袭击,打乱对方阵脚。综合多变的防守战术,是指在一个防守回合中,合理的组织采用两种以上防守形式,根据对方进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主动变换防守形式。

2 影响攻击性防守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有关研究认为,影响攻击性防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战术方面的因素,也与意识、运动素质、规则、裁判和意志品质等因素有关。笔者认为,攻方的竞技水平和风格、球场气氛和主客场条件等因素也影响着攻击性防守的质量。

2.1 内在因素

攻击性防守与身高、素质的关系。 攻击性防守要求运动员不停的追击、夹击、围攻攻方的有球队员,堵截、干扰无球队员,大范围的一动补位,迫使攻方失误或违例,争夺控球权。这对运动员的耐力、速度、灵敏性、爆发力等运动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强有力的运动素质作后盾,才能达到完成防守战术的目的。“篮球是巨人的运动”,虽然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平均身高2米的梦之队在许多反映攻击性防守能力的指标上表现优异,但相对来说,由于高大队员的移动速度和反应能力通常比矮个队员慢,太高的身高对实施攻击性防守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让姚明在全场紧逼人盯人防手中去防守艾佛森肯定是不明智之举。

2.2 攻击性防守与技战术因素的关系

一个队的技战术水平是这个队在比赛中有效地进行攻击性防守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攻击性防守要求防守者在技战术从身体姿势到防守位置的选择以及手脚技术的运用均按照“以球为中心”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利用规则提供的有利条款,围绕切断攻方的联系,破坏攻方传接球和相互配合。进而达到在攻方投篮前就夺回控球权展开反击的目的。在战术上也要求采用“以球为中心”的针对性强的总合多变的防守战术部署,在运用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主动突然的变换防守形式,并强调集体协同防守,集联防和盯人防守的优点于一体,充分体现出集体性和破坏性。可见,实施攻击性防守在技战术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没有相应的技战术水平作保障,实施攻击性防守也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

2.3 防守意识和意志品质及比赛作风因素

美国篮球专家来华讲学时提出,“篮球是60%靠脑子打球”,这就强调了篮球意识的重要性。篮球攻击性防守意识是保证攻击性防守技战术实施的基础,缺乏这种意识,再先进、再实用的技战术、再高水平的素质和体能都显得苍白无力。这种防守意识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在防守选位、防守姿势和手脚协同配合上合理有效、针对性强,并恰如其分地应用抢位、堵卡、挤、靠、顶、扛等对抗性动作,而且要在全队防守战术的配合和应变中,完成好“攻击性防守职责”并准确及时的帮助队友协防、补防和适时抢断等,这也体现了个人防守意识与集体防守意识的统一。此外,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比赛作风也是实施攻击性防守的重要保证。

2.4 外在因素

规则和裁判因素。篮球规则对于比赛具有绝对的指导作用,比赛中采用攻击性防守必须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规则条款的要求。通过对2003年新规则的修订情况分析后发现,现行的国际篮球规则有向NBA规则靠拢的趋势,而NBA规则最大的特色鼓励对抗、攻击性防守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也将随着规则的变化而做出调整。

裁判的业务水平和制裁能力是影响攻击性防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场上发生的身体接触中,只有20%才能被判罚为侵人犯规”。这以是篮球界的共识。五六十年代我国出现“球手分开”、“持球有理、进攻有理”的错误判罚尺度,导致重攻轻守、强攻弱守,严重阻碍了我国篮球攻击性防守的发展,因为只要发生身体接触,80%以上是判防守犯规。国外来华讲学的一些篮球专家,如国际篮联主席比斯奈尔、南斯拉夫著名教练乔西齐曾尖锐指出:“中国队致命的弱点就是对抗性差”,“裁判鸣哨太多,影响对抗”,“篮球运动尽量避免身体接触的信条被打破了,现在只有亚洲队基本还遵守着传统打法”。

规则中,有些条款对攻击性防守是很有利的,如禁区3s、掷界外球5s、紧逼5s、10s、30s、球回后场等,还有规则中的“确是为了去抢球,其位置又确有获得球的可能而发生的身体接触应视作意外情况,不轻易给予处罚”的条款等,为抢、打、断等攻击性防守技术及多变防守战术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要区分抢位、堵卡、挤、靠、顶、扛等对抗性动作是否合理,对裁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篮联技委会主席萨波尔先生说:“对身体接触的判罚,是区分好一点和差一点裁判的标准”。可见,从更大的范围来说,攻击性防守不光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事,还与规则、裁判员的裁判水平密切相关。

2.5 其它外在因素

篮球比赛是攻守双方的激烈对抗,竞技水平和实力是取胜的关键。进攻方的竞技能力和特点对防守方采取攻击性防守的策略运用具有较大的影响。另外,球场的气氛、条件及其他外界因素也会影响攻击性防守的实施。

结论

攻击性防守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防守,具有个人防守技术的攻击性特点和集体防守战术的攻击性特点。个人攻击性防守在防守姿势、手臂动作、位置选择、防守能力、防守动作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攻击性。攻击性防守在集体防守中表现为综合多变,在多变防守战术上又表现为注重战术质量而非数量,注重变化时机而非变化次数。身高、体能、意志品质以及技战术与攻击性防守密切相关。规则、裁判影响着攻击性防守的发挥和发展。篮球比赛中攻防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进攻促进防守,而攻击性防守在促进进攻的同时,又向进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改变了防守在篮球比赛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曾其令.篮球攻击性防守若干问题探讨.湖北体育科技,1999,18(1):21-26.

[2]杨桦.人、球、时间、空间-现代篮球运动新观点.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3(2)19-23.

[3]刘合云.谈篮球运动的“攻击性”防守及训练.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9(2):69-73.

[4]吕瑾.论现代篮球的攻击性防守.体育函授通讯,2000,21(3)37-38.

猜你喜欢

篮球
快乐篮球进山乡
体育竞技之篮球
兄弟篮球
篮球公务员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控
我爱篮球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