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基础设施的建设

2009-07-02那英杰张晓娴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9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劳动力农民工

那英杰 张晓娴

摘要:为了能有效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这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本文论述了阿城区如何规范各级劳转组织的软件建设,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阿城区;劳动力转移

1 基本情况

阿城区位于哈市东南23公里,全区幅员面积2500平方公里,基本地貌为“六山一水三分田”,辖4乡6镇5个街道办事处,108个行政村,798个自然屯;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9万人,农业户8.8万户,耕地面积105.3万亩。

2008年阿城区现有农村劳动力15.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4.7%,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8.4%。2008年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10.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9.9%。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15个乡镇已经全部实现“六专硬件” 建立,即:乡镇劳转办配备专人负责劳动力转移相关工作;有专门用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办公室、办公桌、办公柜;开设专门用于促进劳务输出机制建设帐户;每个乡镇配备单独微机,用于劳务报表、信息收集传递、经验交流等实现网络办公;每个乡镇劳转办屋内挂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板、用工信息宣传等专门工作展示板;设立了专门帐薄,登记农村劳动力情况、转移情况、培训情况等。110个村级服务站也全部实现“三专硬件”建设即:有单独的办公柜负责保存农村劳动力数据;有单独的用工信息宣传专栏粘贴用工信息;有专门的档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登记、管理。同时区、乡、村劳转工作机构规范了“一库,三簿、四档案”等软件建设。 “一库”即劳动力资源库,为全区15.3万农村劳动力中每一个人建立了完整的档案,掌握了每一个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转移经历、转移动态等;“三薄”即劳动力转移登记薄、信息登记薄、求职人员登记薄;“四档案”即信息档案、劳务合同档案、培训档案、文书档案;并由专人及时对一库,三簿、“四档案”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更新与维护,做到制度板上墙,信息传递到户,求职、求学农民登记到册,使软件建设等基础工作达到标准化。

3 存在的问题

3.1 输出机制

输出机制不健全。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渠道主要有政府输出、中介组织输出、能人带动输出等三种形式,其中政府输出上困难大、力度小,原因是政府职能、职责划分不清,部分政府部门没有强烈输出农民的责任感,个别涉农部门工作主动意识不强,被动工作时候多。

输出体系不完善。目前输出机制没有与市场经济运作相挂钩,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由于农村劳动力市场尚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以自发为主,盲目性和无序性较大,政府在引导农民转移中发挥作用不大,使得农民一些权益不能得到保障。而且多数转移劳动力保留着农民身份,职业稳定性差,缺乏可持续性和确定性。部分职能机构没有很好的建立起与农民贴近的交流平台,使得农民就业输出门路单一,就业不稳定,工作流动性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工会主动按收益调整输出方向,政府组织引导抓劳务输出门路少,困难多,农民思想工作难做,工作被动应付,超前发展意识不强。

3.2 服务体系

没有树立良好服务意识。政府部门就事论事,把份内工作当成“权利”,没有在内心中树立为农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和意识。农民在社会上是个弱势群体,理应得到各方支持、帮助和保护。但部分机构和个人思想混乱,观念有误差,从内心深处歧视农民,把农民工做为二等公民。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和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使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难以享受“市民”待遇。外出务工农民子女入托入学困难,外出务工人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以及劳动时间过长、劳动条件恶劣、被恶意克扣拖欠工资等现象发生时投诉、举报无门,或吃闭门羹。

没有建立完整的服务体系。目前针对输出机制的服务体系建立的不多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建立起来,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立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所以农民工发生权益受侵害的时候不知道具体该找什么部门,甚至各部门相互推诿,推卸责任,不愿意承担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同时统筹城乡发展难度大也为建立服务体系起到了阻碍,进城农民很难享受到输出机制服务体系带来的公平效应,农民工享受的基本权利与公共服务,如子女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户籍管理等与城市居民有一定差距。没形成良好的服务效果。尽管有的地方出台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规定,各相关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工维权工作,严厉打击了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但有的用工单位和个人还是置政策、法律于不顾,克扣、拖欠工资,同时生产安全、职业病防护等服务措施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起到为农民服务的作用,影响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3.3 农民素质

农民工自身由于素质偏低,政策环境制约等原因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输出机制的运行。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低素质的劳动力求职越来越困难,适应不了劳务市场的需求,农村劳动力素质急待提高。有的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转移有所顾虑,依恋田园,囿于土地,不敢外出创业。近几年,由于国有企业不景气,城镇下岗职工逐年增加,实现再就业很困难,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打工,这就出现了就业岗位少,求职人员多,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局面。

4 相应的建议

建立完善的输出机制。明确政府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机制上的具体工作职能,划分各部门工作职责,增加输出机制部门的工作责任感、工作使命感,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要对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综合、政策指导和日常性工作。各乡镇和有关单位都要建立相关组织,切实把劳动力转移工作摆上工作日程。涉及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为劳动力转移输出机制建立打好基础。财政部门要拨付相应的配套资金和必要的办公经费。各职能部门要发挥在劳动力输出机制的引导、组织和带动作用,采取得力措施,建立起有效运行机制。根据各自的实际,切实抓好有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真正做到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机制工作专人抓、专人管、专人负责。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输出机制建立中起到的是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国家部门应出台促进输出机制服务体系建立的配套措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明确部门在农村劳动力输出中起到的作用,积极开展信息介绍、组织派送、维权服务等基础工作。一是建立为农民服务的培训体系。劳转办以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职业道德规范、维护合法权益等公用知识培训为基础开展“阳光工程引导性”培训;以电焊、数控、电工电子、微机操作等市场需求量较大、科技含量高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全面开展技能性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增强其择业能力。争取绝大多数农民工普遍得到培训,每人掌握一至二项非农职业技能。二是建立信息、宣传服务体系。电视台、综合信息网站、农业信息网站等媒体设专栏发布用工信息,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和致富经验。乡、村、屯要通过会议、板报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相关信息。三是建立转移服务体系。想千方设百计地占据区域外劳务市场,创出劳务品牌。把国内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作为劳务输出的方向,乡级政府要分别与经济发达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劳转办有计划地在富余劳动力多的乡镇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劳动输出基地,同时加快向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等国进行劳务输出,开拓周边国家的劳务市场。充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且交通便利,距离大中城市较近。瞄准市场,鼓励、扶持兴建一批建材企业,吸纳山区富裕劳动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体和加工企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容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加快发展餐饮、旅店、文化、娱乐、信息咨询、家政服务、中介和旅游业,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积极培育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介组织,使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监督下规范运作,清理整顿劳务中介市场,严厉打击非法中介组织。积极鼓励发展农民经纪人,以村为单位,以经纪人为主体,成立村级劳动力转移协会。充分发挥劳务中介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协会、农民经纪人和能人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建立解放农民思想意识的服务理念。针对农民就业观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机制的建立,当务之急就是在输出工作中一手抓机制建设一手抓农民思想建设。要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组织农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大讨论、座谈会、优秀典型报告会等多种活动,教育农民提高认识,形成跳出农村求发展、跳出农业求增收的浓厚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劳动力农民工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