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及其对策研究
2009-07-02宁伟松
宁伟松
摘要: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已是不争之实,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乃至国际现象,而且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状况令人十分担忧。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审计
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会计资料的可信度,它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会计信息质量一落千丈,不仅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而且使国家微观及宏观经济合理分析和有效决策失去了可靠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因此,研究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作一些肤浅思考,并对其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1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1.1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会计凭证造假。为了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谋求非法利益,在会计业务处理的基础环节——取得会计凭证时就设法制假。一是行为主体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伪造和变造原始凭证;二是凭空编制记帐凭证,混淆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记帐凭证与原始凭证内容和数额不符,涂改记帐凭证,使记帐凭证失去真实性。会计帐簿虚构。会计帐簿的造假就是在会计帐簿方面故意作弊和虚构,如涂改帐簿、毁灭帐簿、做假帐、挂帐、不入帐、记帐故意违反记帐规则;在法定的会计帐簿之外,另设一套或多套帐簿,用于登记没有纳入法定会计帐簿之内统一核算的其他经济业务事项;不按规定进行帐目核对,使帐证、帐实、帐表、帐帐不相符等。会计报告粉饰。基于以上的会计凭证造假,会计帐簿虚构,就足以导致会计报告的失真了,因为前两者的虚假会计信息最终结果都会体现在财务会计报告内容之中。再加之采取任意调节收入、成本、收益等,甚至一味按领导意图以不同依据编制多套财务会计报告,向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内容的财务会计报告,对会计报告任意加以粉饰,使其失去本身的价值和作用。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或验资报告。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市场都在一种混乱的环境中发展,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的利益,扩大业务,赢得客户,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或验资报告,进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误导,造成投资失误。
1.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管理体制上的不适应性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从会计人事、监督管理体制上分析。法律规定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可以说在法律上会计人员有了“娘家”,但事实上财政部门对人与事没有处理权,会计人员的命运受企事业单位支配,有的在事业单位坚持原则会遭到打击报复,有的在企业依法进行会计处理,企业领导会觉得你不会“变通”,而被“炒鱿鱼”,财会人员执法受到阻碍,迫于无奈也只好随波逐流。社会上各个执法部门为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各有取舍,不能建立起协调有效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整体监督体系,目前我国已将财政、审计部门的审验职能基本转移到这些中介机构了,审计任务愈来愈重,但这些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此外,现行体制下社会审计委托关系存在实质性缺陷,经营管理者是被审计人同时又是审计委托人的双重身份,决定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实际成了事务所的“衣食父母”,从而导致事务所在审计“交易”的契约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难于保持其公正性。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内部经济基础工作是会计信息生长的源泉。然而从目前许多企业来看,生产、供应、销售、存储的原始记录、计量、确认都很薄弱,没有按规定建立建全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稽核制度。使会计信息源没有可信的基础。政府和企业领导要“政绩”、要“业绩”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国家会计学院诚信教育课题组曾作了一次问卷调查,针对性102家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进行提问:你认为目前假帐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毒瘤”,主要因素是:政府当官的要“政绩”;企业当头的要“业绩”;会计人员要“饭碗”;注册会计师要“钞票”。从回答的问卷统计中,形成假帐的主要因素排位是:政府当官的要“政绩”为第一因素,占48%;企业当头的要“业绩”为第二因素,36%;会计人员要“饭碗”为第三因素,占9.33%;注册会计师要“钞票”排在第四位,占6.67%。从该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某些政府官员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弄虚作假,为邀功请赏,要求会计人员做假帐,而企业领导则为企业自身的利益大搞假帐真算,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实行“鞭打快牛”的政策,对一些发展较快、效益较好的企业反而施加的压力愈大,要求也愈高,致使企业摊派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而对亏损企业却采取一味的优惠、扶持政策,从而挫伤了优势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1.3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会计人员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不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差异比较大,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1200万会计从业人员,其中近一半是在国有及集体单位从事会计工作,这些会计人员中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47%,而在许多中小企业中,取得会计执业资格证书的人不足30%,取得会计师职称证书的更是寥寥无几了。可见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仍然是偏低的,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其思想道德支配的,只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才会有正确的会计行为,否则就很难保证其所制造的会计信息质量了。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在内:持续的经济损耗和通货膨胀,使以历史成本模式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变得模糊;企业经济指标的考核体系本身的局限性;以及缺乏对企业领导、法人代表的监督的约束机制;为逃避税收、摊派等等多种原因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2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初探
2.1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从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防治。
单位会计资料造假,一般是单位负责人指使、强令,或是单位负责人疏于内部管理造成的。一些单位负责人随意调整会计利润。在其的强大压力下,会计人员只得言听计从,炮制虚假会计信息。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都难辞其咎。这样,就必须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且要负主要责任,从而扼制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源头。
2.2 建立健全会计人事、监督管理体制
会计的人事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行会计委派制是当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但目前来看推行的并不十分顺利,也没起到特别明显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能成立一个为会计人员服务的特殊机构,而且要赋予这个机构对人对事的处理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遇到难题,有苦能诉,有苦有地方诉,真正成为会计人员的“娘家”使得会计人员挺直腰杆,敢于秉公执法,同时还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会计监督网络体系,要调动社会各界的“法眼”建立以单位负责人监督、会计机构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财政审计等执法部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社会中介机构监督为基本内容的会计监督网络体系,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失去生存的土壤。
2.3 加强内部核算基础工作,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针对企业内部核算的基础工作弱化,企业内部管理失控的状况,应该加强企业内部核算的基础工作,建立建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最好由财政、国有资产、审计、企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完善并较为明细、可操作性强的企业会计考核制度,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单位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及时指导纠正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以更好的帮助企业练好“内功”,不给造假可乘之机。
2.4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加强从业资格认证、考核、保证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都具备从业资格,严把会计人员“入口关”和 “从业”关。(2)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定期举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严格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并进行考核,不能走形式、走过场。(3)建立“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以规范会计行为,对会计人员道德水平进行社会评价,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
2.5 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其危害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抵御意识。
会计管理机构及相关部门应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性在各种媒体上进行广泛、系统、详尽的宣传,使全社会都对此有所了解并加以重视,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逐步提高全社会自觉抵御意识。
总之,我们要得到高标准(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必须通过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