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铁路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及信息化管理探讨

2009-07-02杨忠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9期
关键词:铁路建设控制管理信息化管理

杨忠明

摘要:铁路建设工程项目与其他工程项目一样,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投资、质量、进度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建设的目的就是在合理的投资和合理工期条件下,取得优良的质量,使项目获得最好的效益,这是工程造价管理重要意义的体现。本文将从工程投资的控制管理和信息工程在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两方面进行重点阐述。

关键词:铁路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管理;信息化管理

1 工程投资的控制管理

1.1 加强投资跟踪管理与事前控制

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工程设计及招标投标业已完成,其工程量已完全具体化。在此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比其他阶段相对少一些,但是真正形成工程实体却主要是在这一阶段,若控制不好,也会使投资失控。

1.1.1 工程监理制实施与管理。监理体系是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3大目标的重要保证,应充分发挥其控制投资、增进效益的作用,给预算、结算审查提供一套比较规范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资料文本,从而反映真实的工程量。

1.1.2 审查优化施工方案。审查及优化施工方案也是控制投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谓优化就是从若干个施工方案中选择一个技术上切实可行、施工期限满足要求、能保证施工质量且施工费用较低的方案。

1.1.3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到现场踏勘,并对图纸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应有的返工,特别是对那种涉及费用较高的设计,必须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等几方现场核实,并进行技术及经济分析,尽量减少合同外费用。

1.1.4 严格现场签证管理。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中监理工程师应履行的经常性工作,若监理不到位,就可能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驻地监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经常到工地,做好施工现场记录,严格按照监理规范履行职责。同时签证必须达到量化要求,避免定性化和含糊不清的签证。要严格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制订现场签证管理程序。

1.1.5 抓好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对造价控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充分理解和熟悉合同条款。一方面要利用合同条款随时解决工程造价方面的纠纷,另一方面要全面履约,以避免纠纷的发生。

1.2 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

建设单位在工程立项决策阶段,作为投资的主体应积极参与工程造价管理,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优势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重点是积极参与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搜集有关基础数据,如在进行工程的选址、设计、技术、经济分析时,提供可靠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社会、经济以及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等基础数据资料,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编制一份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报告。投资估算报告编制应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价格调整系数,使投资估算既基本上符合实际又留有余地,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1.3 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

拟建项目一经决策,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投资控制的关键,设计方案的优与劣直接影响着工程投资和工期长短。在这方面,建设单位应督促、配合设计单位,精心设计,优化设计。实践证明,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70%以上,其中施工图设计对投资的影响程度为30%左右,所以,无论从造价控制系统看,还是从投资利用、投资控制方面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但必要而且重要,只要抓住设计这个关键环节,未雨绸缪,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建立完善的招标投标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建设单位应充分利用这一有效的竞争手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1.4.1 编制灵活的招标文件。按照国家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范本》规定,施工招标文件应包括:商务文件,主要包括投标须知,评分标准,合同条款,投标文件格式,合同格式,履约担保书格式等;技术规范标准,工程的技术要求;图纸和资料。实践表明,一份严密、准确的招标文件能很好地保证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造价。

1.4.2 确定合理的标底。标底是工程造价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建设单位对工程的期望价格,要包括招标单位对招标人技术力量情况、信誉、预期工程造价和质量标准等综合文件。目前情况下,工程建设项目设置标底有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设单位了解工程造价的有关情况,同时标底还可作为评标价格合理与否的参考。为显示标底公正、公平,标底应采用综合底确定。

1.5 认真进行竣工结算

竣工结算的审核是控制投资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阶段,要求预算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决不能出现放松心理。同时还要与工程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充分体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和经济责任。中间拨款应根据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按照施工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结算,做到拨款有度,心中有数,并随时检查进度款运用情况,保证施工过程如期按约正常进行。工程竣工结算时,应严格把好审核关,同时要求相关审核人员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审核完后,编制符合实际的竣工结算报告,分析投资使用情况,对超支部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今后的工作。

2 信息工程在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铁路建设项目由于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接口多、管理协调十分复杂等特点,应用信息系统对于改进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效和工作质量、降低造价、积累信息财富、提高大型基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工程建设虽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但由于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主动和有效管理的水平仍然很低,不能保障项目建设的规范推进和项目过程中资料的有效收集与分析。工程项目的运营维护和科学化管理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如不加以改造提升或重建,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管理需要。为此,需要通过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在总结已有经验和搞好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原有应用系统模块和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系统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用以指导、控制和协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工作,使其既能有效地为业主方的业务层、管理层和决策层服务,又能有效地为施工方和监理方的信息交换服务。

2.1 信息资源规划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指对整个工程周期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合,不符合的进行改造优化或重新开发,从而能积极稳步地推进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最终目的是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建成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从而形成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神经网络。

2.2 信息资源规划步骤

首先,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需求分析和数据流分析。这是按职能域进行的最基础的工作,包括整理、定义网上交流数据的格式和内容,对内外、上下数据流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决策层、管理层和业务层信息需求的规范化描述,可为信息资源规划的开发打好基础。其次,要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表标准等。这些标准的建立,将贯穿信息需求分析、数据建模和后续应用开发的全过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立,是做好数据环境升档工作的基础。最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建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建立全域和各职能域的信息系统框架是在大量的分析综合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是按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由部门领导、管理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从整体上构思和把握的信息系统框架。建立工程网络/信息系统框架的目的,是使工程的投资方、承建方、监管方、信息中心负责人和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在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方面达成共识,并制定统一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从而有效推进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3 信息化对项目产生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有了信息规划,以及在建设工作中有序的实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更是一个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因此,信息化项目在事实过程中也有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3个方面。

2.3.1 技术风险。包括项目的技术结构、项目的规模以及项目实施方的技术能力和经验。项目的技术结构设计过于复杂,项目的信息处理结构化程度过低,都会直接影响项目实施方对技术的把握,从而影响项目的质量,以及用户对技术的理解和消化。项目的规模过于庞大,则会造成资源配置和进度控制的困难。此外,项目实施方的技术能力直接决定项目开发的水平。

2.3.2 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人员的组织有效性,项目时间、资源的计划确定性和可控性,以及项目质量监控的力度和立场。项目五类角色如何有效组织,并协同发挥积极因素是一个项目组织的课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而项目进度的计划和项目预算是否具有确定性直接影响项目的可控程度。最后,项目监控的力度和立场在实际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力。

2.3.3 系统风险。系统在这里指的是由信息化相关要素组成的动态联系的有机体系。主要指的是用户自身的组织规范化、组织的观念转变、组织责任与控制体系的适应性等。一个信息化项目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观念体系做保障,很难想象项目不会面临风险。

2.4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

大型工程建筑项目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简称工程MIS)是近年来顺应工程项目日趋扩大、技术日趋复杂、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日益严格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可以是项目决策阶段的宏观管理,也可以是项目实施阶段的微观管理。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可减少竣工资料编制的工作量,积累项目过程数据,建立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项目管理体系,促进企业从粗放式管理转变为集约化管理。虽然不同的项目管理实施模式,业主、监理、承包商的责权利关系有不同的定位,项目组织结构也有所不同,但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业务来看,其整体框架和工作内容是一致的。

近几年来,我国的许多企业开始引进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项目管理系统。国内许多大型企业或者特大型项目在这方面投入很大,但能够有效运行的并不多。在我国许多企业和项目中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管理体制、组织行为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则源于MIS软件的盲目选型以及软件本身的集成度不高。具体到大多数项目管理软件而言,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软件系统集成度和推广应用深度不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体系尚未形成,信息共享不佳,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公共基础数据编码的不一致,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数据质量难以有效控制,数据共享和关联程度不够;二是业主与承包商的数据不连续、不集中,施工、监理、项目部数据独立,各部门的信息传送成本较高;三是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仍需要持续落实;四是工程数据库向生产移交的内容和方式难以落实;五是推广应用力度不够;软件进一步改进的工作量超出当前信息技术力量所能承受的范围。

结束语

随着铁路大量外资项目引进以及建设项目的高速发展,建设的规模和数量急剧增长。与此相适应,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水平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使信息技术更紧密地融会于建设项目管理中。所以,虽然在铁路建设中,信息化得到一定的发展,但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维护管理,都对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铁路建设控制管理信息化管理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