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报记者近距离观察“扁迷”

2009-07-02

环球时报 2009-07-02
关键词:吴淑珍看守所牌子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宇 轩

在台湾有一群人被称为“扁迷”(陈水扁的铁杆支持者,编者注),只要是跟陈水扁有关的场合,必定会出现他们的身影,高呼挺扁口号、高举挺扁旗帜……怀揣着对他们的好奇,《环球时报》记者多次亲赴他们经常出现的台北看守所(关押陈水扁的地方,编者注),对他们进行了近距离观察。

“扁迷”全是熟面孔

《环球时报》记者最近在现场发现,“扁迷”的人数寥寥,经了解才得知,随着陈水扁被押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台北看守所大门口挺扁的“扁迷”也越来越少,已经从一开始经常有二三十人聚集,后来只剩下个位数,如今已经屈指可数,尤其是盛夏到来,再热情的“扁迷”也顶不住酷热的艳阳,纷纷打起退堂鼓。

每天聚集在看守所门口替陈水扁加油打气的“扁迷”,到底是自发而来?还是拿了陈水扁办公室的好处被动员而来?面对这些敏感的问题,他们讳莫如深,也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不过,《环球时报》记者发现,每天出现的“扁迷”全部都是熟面孔,有些人愿意以真面目示人,也有人坚持脸上罩着花巾,不愿意让外界认出他们的真实身份。

“扁迷”作息有规律

《环球时报》记者向专门负责跑陈水扁案件新闻的同行了解,“扁迷”的作息似乎与“朝九晚五”的白领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在早上9时左右不约而同地出现,一整天就耗在看守所门口,下午5时一到,他们很有默契地准时“收工”,几乎每天都是如此。“扁迷”的行动也仿佛是事先受过训练一般。每天早上9时50分左右,扁办秘书江志铭就会领着当天要和陈水扁会面的家人或朋友进入看守所,只要看到和扁见面的人结束会面后走出看守所大门,媒体蜂拥而上准备采访时,这些“扁迷”就像弹簧般一跃而起,趁着记者采访前的空当迅速占位,在受访人的耳朵附近,举起“政治迫害”、“司法不公”和“陈水扁加油”的小牌子,希望在镜头前塑造挺扁的声音依然不歇,同时更要借电视画面的转播,让人在牢房的陈水扁“感受到一丝的温暖”。

“扁迷”的行动暴力+怪异

《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发现,这些聚集在看守所外的“扁迷”,行为举止也充满矛盾,明明是要借助媒体公开挺扁,但其中有部分人一开始就对记者不甚友善,只要看到照相机的镜头,常常就是一顿白眼,甚至还会以“三字经”问候,或是作势又追又打。不过,随着时间一久,大家逐渐熟悉,少了剑拔弩张的气氛,彼此认知到“你有你的工作,我有我的任务”,如今已经相安无事。少数经常在台北地方法院挺扁的“扁迷”,对媒体充满了憎恨,在法院维持秩序的警察就曾经当场目击,有一家报社的摄影记者,只因为把相机举起来,朝着“扁迷”拍照,结果被一拥而上包围起来,直至把照片删除才准离开,尽管旁边就有警察出面维持秩序,“扁迷”依然强硬地要求检查记者的证件,嚣张行径让周围的民众看了直摇头。

还有些“扁迷”为吸引媒体记者的注意常常搞怪,有人把陈水扁的玩偶绑在胸口,有人把丧服穿在身上,手里拿着写满挺扁口号的白色遮阳伞和铃铛,口中念念有词地走来走去。还有人把挺扁标语和咒骂马英九的标语贴在身上,身前再插一根长长的旗杆,一看到记者来了,马上开始手舞足蹈地摆出各种姿势,其他“扁迷”也在一旁鼓噪,场面看起来像极了“神明附体”的神汉在做法。

与扁办关系暧昧

通过几次探访,《环球时报》记者发现,这些“扁迷”有一个“天大的本领”,就是每天要探望扁的家人或政治人物名单,媒体经常是当天才知道,但在看守所门口的“扁迷”好像事先就知道,他们甚至还有时间把替当事人加油的牌子准备好。例如陈幸妤要探望父亲陈水扁,她人才刚出现在看守所,“陈幸妤加油”的牌子立刻拿出来。看到这些“扁迷”每天仿佛公务员般,准时到台北看守所“上下班”的挺扁行径,再加上他们经过分工,摆出专业的卡位姿势,以及事先都可以得知哪些人要来探扁,这些人和扁办的关系,早就受到外界的诸多猜测,记者的同行也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都表示“要说这些人和扁办没有关联,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有趣的是,前一阵子还传出,经常在陈幸妤上下班时拿着雨伞保护她、不让媒体接近采访的“护卫队”,向扁办和吴淑珍要钱,要求补助二三十万元新台币的“吃饭钱”,却遭到吴淑珍的拒绝。有岛内媒体也讽刺,扁家贪污的钱动辄数亿元新台币,却连区区几十万都不愿意给,也难怪挺扁的活动,早先敲锣打鼓,如今越办越少。▲

猜你喜欢

吴淑珍看守所牌子
Never Give Up Dreams
襄城县看守所:监管民警战斗在“疫”线
清除无形的牌子才能保证真正减负
New Neighbour 新邻居
没听过的牌子才值得follw
对看守所开展节前巡视检察
新闻浮世绘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