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历史的深情回望

2009-07-02

北京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深情人性小说

白 丁

读罢江暖的《四平调》(原载《北京文学》2008年8、9合刊),有两个场景在我脑海里久久萦回。一是穆先生家的那个四合院,温馨的票房,琴声回旋,久久不散。另一个是魏太太阴森的小院,深夜,几个女人心灵的挣扎,还有那一弯冷月,满地银辉。两个场景的反差之大让人刻骨铭心。江暖带我们走进了那个不平凡的年代,走进了似曾相识的人物的内心。在穿越历史的深情回望里,我们听到,顾太太吟唱的四平调是低沉,悲凉的,充满挥之不去的哀怨。然而,江暖的《四平调》能让读者再次重温、咀嚼和反思那段历史,这样的阅读让人觉得不虚此行,受益颇多。

作者在小说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安宁、富足的生活场景,在穆先生的家里,几个票友,把日常生活演绎得有滋有味儿。然而这一切,都在一夜之间,被“文革”的急风暴雨冲刷得无影无踪。我们看到那团巨大的阴影笼罩在几个人物的头顶。出身,海外关系,封资修,批斗,游街,剃光头,坐“飞机”,跳楼,投湖,这些在那个年代司空见惯的字眼再次让我们触目惊心。穆先生之死,顾太太被揪斗,魏太太的精神失常,都是当时并不鲜见的现象。在这里,作者并没有过度渲染,而是采用不动声色的平静叙述。但我以为,小说的重点还是放在了人性的挖掘上。读罢小说,我们不会忘记最后一次唱戏后穆先生留顾太太在家用餐的场面,不会忘记他对顾太太苦口婆心的劝告,这是黑暗中人性的闪光,它足以温暖顾太太和读者的心;我们不会忘记顾老太太死时无法闭上的双眼,无法忘记漫漫长夜里苦闷的顾太太手里的香烟和那个定情信物别针,对儿子和丈夫的想念让这两个女人相依为命、度日如年;我们也不会忘记北屋里那个魏太太辗转反侧的寂寞和短暂的幸福时光,更不会忘记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不想再做偷鸡摸狗的事了,就是要和那个女人“比这个”的决心和人性光芒;我们不会忘记那样的夜晚,顾太太睡在厕所里数天上的星星,唱四平调的情形;不会忘记病中的顾太太昏昏然将自己的小便喝干的人生悲凉等等。尽管沉重如此,但窗台上每天送来的那杯米粥以及那上面手的余温还是让顾太太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从小说里,我们看到人性没有泯灭,冷酷中人们没有放弃对温暖的寻求。江暖的笔触是细腻的,传情的,这些对人性的剖析是和敏锐的体察、细致的表达分不开的。尤其是几位女性的心理描写,将特定年代的集体意识和个人独白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极富感染力。

我以为,“文革”题材的小说不好写,一是许多人写过,难以超越。二是小说本身的尴尬,在与历史的对照中,小说容易重复史料,它的表现往往是苍白的。三是如何写的问题。对于年轻一代,“文革”离他们十分遥远,只是课本里的东西,作家在反映那段生活时,再现历史是必要的。但一味地血腥和恐怖也会成为模式,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而非史实。

江暖用自己那颗多愁善感的心,对历史进行深情的回望,并带着我们经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作为同时代人,反观当下肤浅的、无病呻吟的,甚至是被商业炒作得火热的某些作品,我更有理由相信江暖的写作意义,更能为她的坚守而生出敬佩之情。窃以为,《四平调》也许并非黄钟大吕之作,但它绝对是不能忽视的声音。

221611 江苏省沛县大屯煤电公司新闻中心白丁

责任编辑 张颐雯

猜你喜欢

深情人性小说
虎啸声声,寄爱国深情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深情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倾斜(小说)
艺术与优雅的邂逅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