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

2009-07-02钱德勒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25期
关键词:张黎孙红雷共和

钱德勒

反常的历史正剧的流行

热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可以看作是张黎前作《走向共和》的续篇

作为国内极少数能够保证作品均衡水准的导演,张黎在《走向共和》、《中国往事》之后,又在今年初夏给我们带来了长达50集的电视剧集《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下简称《人间》),该剧凭借主要演员的稳定发挥和跌宕起伏的剧情,赢得了多数人的好评。

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间》是可以看作是张黎前作《走向共和》(59集)的续篇。《走向共和》的结尾,袁世凯去世,张勋复辟,孙中山设计出“中山装”,并坚信共和一定能到来。而《人间》开头就是杨立仁预谋刺杀北洋军阀派来湖南大肆抓捕革命党人的三省巡阅使。

两部“大部头”剧集,都选择了以人物为经线、切入对浩瀚历史的描述,前者是真实的、躲在妓院抑郁不得志的未来枭雄袁世凯,后者则是虚构的、抱负与野心兼有的教书先生杨立仁。尽管两个角色虚实有别,但至少在张黎的叙事架构中,中国的近现代史就真的可以从慈禧太后停工颐和园,说到全国解放、国民党退守台湾,整整百年历史,澎湃涌来。

《走向共和》首播于2003年春,正好是非典流传之际,该剧选择袁世凯作为其主要人物之一,引起文化界的不小争议。当年的中国观众观剧口味还比较单一,该剧显然曲高和寡,所以收视率并不高,受众群主要集中在“三高”人群(高学历、高收入、年龄层偏高)。但是,《人间》却高开高走,第三集播出时就达到2.05%,其流行性毋庸置疑。

这种历史正剧的流行,看似反常,其实也有着多方面因素。经过前几年内地大量粗制滥造的戏说历史剧、婚恋苦情戏等电视剧的“垫底”,像《人间》这样注重文学性、制作精良、表演扎实的剧,很容易“抄底”并赢得集中的好感。老实说,该剧也沾了主演孙红雷不少光,该剧播出时,谍战剧《潜伏》热度并未完全消除。不少观众是因为他而心怀期待守在电视机前的。

但《人间》本身也具备流行元素。首先是复杂的、以情感为纽带的人物关系,杨瞿两大家族历经两次国共合作,直到全国解放,家族故事跌宕起伏:哥哥杨立仁(黄志忠扮)和弟弟杨立青(孙红雷饰)爱上同一个女人林娥,而林娥的前夫又是杨立青的人生导师瞿恩,立青的初恋瞿霞是瞿恩的妹妹,立青的姐姐立华也爱过瞿恩,并且收养了他与林娥的儿子。张黎大量加入爱情的成分,符合了女性观众的情感诉求,因而争取到一支很庞大的收视群体。《潜伏》中有经典台词是:没有人情味的政治都是短命的。那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爱情的革命戏至少不是“好看”的。

剧中有不少与真实历史暗合的细节,比如瞿恩被视为瞿秋白与周恩来的合体,杨立华与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名字也是“一字之差”,瞿霞的入狱情节也酷似女革命家帅孟奇,至于杨立仁孤独逃亡台湾,冷暖自知,也是很多国民党将领的实际命运。这些情节的设置激发了擅长网络人肉搜索的年轻观众的好奇心,他们在求证细节中得到了捕猎真相的快感。

媒体为了更方便更快吸引观众注意力,充分细化该剧的丰富情节,有意识引导一些有趣的“比较阅读”,将该剧的谍报工作移植到《潜伏》的话题内,将杨立仁乖戾阴损但又渴望真爱的性格,类比成李安电影《色戒》中的易先生,尽管这种类比有些牵强,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 “卖点”。

最后就是精妙的台词,张黎的剧向来以华丽考究、富有诗意的画面著称,而他的台词也一定而且必须配得上画面,犹如精美瓷器上的花纹,两者不可分离。《人间》中不乏经典台词,其中有形容政党关系的“不要打清一色,要打碰碰胡”;瞿恩阐述革命理想的“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实现”,“我们的国家就像大海,永远有自我调节和净化的能力”。这些台词,即便放在当下的社会现实,依然具有它的提示意义。

笔者最喜欢的台词是杨立仁说的: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种古典式、豪气阳刚的风格在当下快成了奢侈品,一个孙红雷就能让全民齐齐呼唤荧幕上要多出“纯爷们”。往大了说,历史开不起这种娱乐的玩笑。

猜你喜欢

张黎孙红雷共和
Spin torque oscillator based on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with MgO cap layer for radio-frequency-oriented neuromorphic computing
黄渤与孙红雷“非一般”关系
共和都市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变脸
绝情刀
孙红雷:请把冷水换成温水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变脸
我的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