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受助的艾滋孤儿学会感恩

2009-07-02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25期
关键词:遗孤艾滋义工

李 敏

网友Q杜聪A

艾滋病家庭都被视为社会的负担,是耗费社会资源。但在四川大地震时,我资助的21个大学生都前往灾区做义工

Q:如果让你来做《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编,你会选择谁做封面人物?为什么?

A自强不息的艾滋病遗孤。他们很争气,在我们的资助下用功读书,考上大学。他们自己改变命运,没有放弃自己。更难得的是,他们在学有所成后,回来投身救助艾滋遗孤的义工事业。要他们克服自己内心的阴影,承认自己的过去,并且回馈社会,需要很大的勇气。

Q:现在,你的工作团队的运作状况怎样?

A:我们在不同的城市设立了9个办公室,有30个员工,他们有一些是慕名而来的社会人士,也有一些是我资助过的孩子毕业之后回来工作。我们想组建社群互助网络,希望孩子自己去参与,通过我们的资助能栽培他们成才。

Q:你的基金会已经运作12年,收获了哪些成效?

A:很多,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我们树立了榜样。那些被我们资助过的孩子,重新获得自信,过上新生活,当他们和我一起到农村做家访的时候,他们就给其他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启发农村的孩子们不要自怨自艾,要抬头自信做人。所以他们对当地孩子们的鼓励与劝谕,比我说的更有效。

第二,提升了艾滋遗孤的社会地位。长期以来,艾滋病家庭都被视为社会的负担,是耗费社会资源。但在四川大地震时,我资助的21个大学生都前往灾区做义工。这就能给社会一个印象,当社会有困难的时候,艾滋遗孤也会做出贡献。

Q:在你的慈善工作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A:人手不够,人力资源缺乏,很难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我们的行业。另外,在一些具体工作当中,与地方官员会发生一定的矛盾。最大的困难就是: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有些社会团体一听到帮助的是艾滋病人遗孤就却步了。总的来说,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不够。

Q:既然有那么多困难,又是什么动力驱使你做下去?

A:第一、看着孩子们长大成材,并且运用自己所学回馈社会,懂得感恩,这就是我工作的原动力。第二、承诺。在那些孩子父母临死前许诺过照顾孩子,我一定要遵守这个承诺。

Q:当你放弃高薪职位投身义工事业时,你的家人和同事怎样看?

A:一开始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我不予理会,因为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经过我的努力,现在已经有比较好的成果,所以,现在认同我的人比以前多了。

Q:当你辞职之后,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吗?

A:我觉得没有太大的改变,因为我从来不崇尚豪华生活,所以也没想太多。反而,当我实地走访、亲眼看到农村更多的苦难后,我对物质的观念更加坦然了,我的视野和心胸也更加开阔了。

当你看到一个小男孩为了给很久没吃肉的艾滋病妈妈向我索要一小块午餐肉时,你会感觉,自己是生活在天堂。

Q:你最近在做什么?

A:我刚在英国伦敦由全球论坛主办的“国际关注儿童发展组织”会议上做演讲,内容就是有关艾滋遗孤的。另外,我还在香港找到了一份有收入的金融工作。

Q:你怎样协调银行家和慈善家的身份?

A:我正在慢慢摸索中,努力找到平衡点。但我还是会以“智行基金”的工作为主,至于银行工作,只是为了找到一份有收入的职业,平衡我的义工事业。

Q你说过现在不敢停下来,你最大的对手是时间,为什么这样讲?

A:因为,孩子很快就会长大,中国还有很多需要帮助、但我们没帮到的艾滋遗孤(新华社发布的消息说:2006年有7.6万个艾滋遗孤。但预计到了2010年,数字将骤增至26万)。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就会错过他们接受帮助的最佳时机。

Q:现在那些孩子情况怎样?

A:我们累计资助了超过1万名孩子,目前正在资助的有7000名,其中有400个大学生,600个高中生,这是一个不错的数据。现在那些已经毕业出来工作的孩子,我们再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了,但他们依然会回来看我,经常保持着联系,这也是我们工作成功的表现。因为,我们不仅是给予他们物质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家”给他们,“人间有情”是我们的工作宗旨。

我除了进行直接救助或者在国内外进行讲座,我们还会举办各种特色夏令营,这个传统我们已经坚持5年了。在夏令营中,我们会组织画画、唱歌、自信重建,甚至就业和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旨在让他们从集体生活中重获家庭的温暖,使他们以自信的心态面对生活。

Q:你现在最希望的是什么?

A:很简单,继续工作,把自己的事业发展成社会企业,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这些年来,我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也见证了民间组织的发展。我的基金从开始什么都没有,员工只有几个,就只是拿几百块去银行开户成立,经过12年努力,到今天拥有9个办公室,几十个员工的规模。这能给其他民间组织提供很好的案例。

另外,我希望,艾滋病遗孤不单单是受帮助的对象,只是被动接受他人帮助,更要有自己的声音和力量,参与到整个资助的决策当中去,去主动帮助他人。

(文字整理实习记者李敏)

猜你喜欢

遗孤艾滋义工
艾滋歧视诉讼的域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社会排斥视角下艾滋就业歧视的认知与应对
预防艾滋有方法HIV暴露前后用药时间要掌握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我要当义工
爱心“义工”
完美义工进万家
《跨越战后——日本遗孤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评介
外出打工预防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