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2009-07-02徐文韶
徐文韶
时值上午第四节课,同学们早已是饥肠辘辘了。用生物学方面的术语来说,就是体内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
刚走上讲台,同学们有声无力地喊了声:“老师好!”本来我想让他们重新喊一遍,但后来一想算了,毕竟还是初为人师,能忍就忍吧!今天上的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重点是记忆一些糖类的种类,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贴得非常紧,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借题发挥呢?
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必大家一定饿了,是吧?”“是的,是的。”底下一阵附和,甚至还有一些喧哗,有的还在吹口哨,我没有理睬。“假如我给你米饭、牛肉和肥肉,请问你会选择哪一种来尽快补充能量?”底下开始议论纷纷,几个调皮的也开始思考,看来学生对这节课还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于是我就因利势导,“请大家看看教材上问题探讨中的这幅插图,想一想插图中的这些食物能量一样吗?”学生们又一次兴奋了,刚才只是口述,比较抽象,现在看看教材上这些食物插图,就差没流口水了。看来,这节课引入的非常好。于是我就很顺利地进入了主题。
再比如,在教学细胞的增殖时,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如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问题,好多同学都对此头痛不已。我在教学中因没有笔记本电脑,所以不能像其他老师那样用多媒体展示一下,学生就能轻易地理解。对于这些抽象的、不好描述的事物,我也是化抽象为具体,尽量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间期染色体呈“X”型,前期呈剪刀型,也只有这两种形状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而且这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是经过复制形成的,类似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双胞胎姐妹,就像两个连体婴儿一样,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姐妹染色单体。一旦这两个分开以后,就不能叫做姐妹染色单体,只有叫染色体。这样一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还有再讲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时,除了有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叫做缢裂。可能这样简单的描述,学生很难理解。既然叫做缢裂,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字,那就是缢,什么是缢呢?学生摇摇头,说“不懂”。没关系,我们给“缢”这个字组词,一堂生物课竟然成了一节语文课。有的同学开始查字典,马上课堂活跃了。有的同学说“自缢”,好。自缢就是自杀,就是用绳子打个结,然后套在脖子上。同理,动物细胞细胞质的分裂就好比用一根打了个圈的绳子套在这个动物细胞上,然后向两边一拽,这样一个动物细胞就变成了两个。学生恍然大悟。
我个人认为,新教材与老教材的一个很明显的进步,就是增加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栏目——问题探讨。通过对问题探讨的讨论,进行课前热身运动,可以很顺利地进入主题。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尽量从我们的身边的实际情况入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分析,这样才能将同学们的兴趣提上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