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导学情境,激活生物课堂
2009-07-02吴娟
吴 娟
摘 要:新课标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习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给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本文就教学中创设导学情境的做法,从六个方面加以总结。
关键词:创设情境学习方式创新意识激发兴趣多媒体实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今天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创设教育情境,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某些生物学现象,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录像等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给学生提供讨论、置疑、探究、合作和交流的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将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讨论,激发兴趣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很多生命现象和动植物就存在于学生身边。但学生观察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对很多问题想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比如,河蚌是学生很熟悉的,在学习软体动物时,运用实物,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河蚌的蚌壳很硬,为什么叫软体动物呢?再如,在家蚕的生殖发育一节教学中,提到学生们所熟悉的家蚕时,很多学生头脑中的“兴奋灶”立刻被调动起来。我先让饲养过家蚕的学生叙述蚕的一生。接着引导学生讨论:1.蚕的一生中由爬到飞,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蚕是如何繁殖的?由于这类内容学生平时就曾见过,就曾思索过,现在在课堂上出现,自然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内心产生想弄清的欲望,主动去讨论,并且在叙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以“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在讲授“血型 输血”一课时,先介绍史料。19世纪,医生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获得意外成功。可是当他们喜出望外,如法炮制继续下去,很多人不但没被救活,反而因输血马上死掉,这一事实令医生疑惑不解。为什么同样是输血,有的人死亡,而有的人却活下来?于是,把学生引入到一个解决生命攸关的重大问题的情境。学生渴望找到引发结果的原因,使他们产生了浓厚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学生思维活跃,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而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的唤起之时。
三、创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境,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
傅彪、高秀敏、梅艳芳都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可是提起他们的过早离世,却是让人非常难过的事情;说起舞蹈千手观音,不禁让人赞叹不止,可是说起它的领舞者邰丽华,又不能不让人为之惋惜,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人物。在学习“关注健康”一节时,先通过这样的实例,在学生的心灵上掀起波澜。学生禁不住要问:为什么他们会那么早离开我们?为什么那么有舞蹈天赋的大姐姐不能听到声音?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提出问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问、学答”,单纯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提问,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动机,真正做起了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能全心投入到课堂中讨论,使本节教学很成功的完成。
四、通过情境,在纠误辨析中,提高思维能力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很多行为是与科学背道而弛的。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这些错误现象,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如,学习“呼吸系统”时,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很多人遇到气味难闻时,总是把鼻子堵上,用口呼吸。这样是否真的很卫生呢?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呢?让学生“生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
五、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授,激发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而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文本、图形、图片、图像、影像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和控制,使之生动地加以再现。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导入,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直接起到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六、通过实验,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激发求知欲,提高探究力
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往往能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好奇、好玩、好动、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初一学生,生物学知识很少,实验能力也不强。很多实验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转变观念,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发挥主导地位,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生物教学参考书
2.生物新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