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学生心理 创教学情境 促学习兴趣

2009-07-02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马 斌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说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心理特征 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形式化的特点,更易使人产生枯燥之感,而且一时难以看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因此,研究数学兴趣就显迫切。根据数学目标教学理论,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围绕既定目标而进行的双边活动。我们要探索如何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创设相应的情境,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服务。

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寻找相关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好奇心理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培养思维和提高能力的内因。兴趣可以激发一定的情感,唤起某种动机。

1.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的产生,往往由问题开始。有了问题,就易产生疑惑、悬念,引起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寻求问题答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有意设置悬念,让数学知识以情境为载体,使它成为一种外部刺激。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授图形的相似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来切入正题。

问题1:给你一把只有2米的尺子,你能测出一座高楼或升旗杆的高度吗?

问题2:不过河,就在河的一边,你能量出两河岸的宽度吗?

这两个问题,足以让学生感到惊奇与疑惑,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诱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这样的问题,能解决吗?”稍作停顿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肯定的回答:“能。条件就是必须在学习了相似形这一章知识并掌握了相似形的性质后,就容易做到了。”这样就触发了学生的求知动机,学生就会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学习下面的知识。

2.巧设游戏,在乐趣中学习数学

游戏活动,也是唤起学生注意力、好奇心的一剂良药。特别是妙趣横生的游戏,能激发人的思维智慧,使学习融于游戏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产生极大的求知兴趣。

例如,我们在讲授方程这一章时,可以先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让学生把自己的年龄乘以4再减7,然后由老师说出这个学生的年龄。当这个老师百分之百“猜出”几个学生的年龄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迫切想知道谜底。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口欲言而未知其果”的境界。当老师向学生公开这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底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接着学习下面的内容时,显得自然,水到渠成了。这样一个游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想学习”的境界。

二、抓住学生的好动心理,设计实验操作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的天性。正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难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注意力。教学中,只要教师适当控制教学节奏,创设一定的情境,适当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境界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留心观察,注意引导,联系实际,寻找素材,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奋和喜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在讲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判定定理时,可以设置如下的一个实验让学生去完成。先制作一个三角形纸板作为教学模型。上课时,向学生展示这个三角形纸板,然后把它撕成三块。(如图):把中间那一块撕成碎片,并告诉学生,假设这是一块玻璃三角板,现已打破,剩下①、②两块大块的残片,现要求你造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板,你会选择哪一块模板?然后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画图,看哪一块能复原成原来的模型。(应选第②块)

做这些实验,学生不仅动脑,而且动手操作。这不仅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又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解放了学生的空间,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工作,亲身体会。这种感觉不仅是视觉和听觉的,也包含其他方面的感受。通过亲身接触事物,学生能够观察事物性质和关系,并能独立做出结论,解决心中的疑问。

三、营造机会,满足学生的表现心理

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表现自己的才能,使别人肯定自己的才能,注重自己的存在。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可以把它引向好的方向发展。

1.及时表扬,激发学习积极性

当我们讲完一个新内容后,一般都要进行巩固性练习。例如,学习了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后,我曾设计过这样一道方程: .练习过程中发现,多数同学都把方程变形,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然后运用公式法得到了正确答案。其中有一位学生的解答过程十分简短.当我向他如何解答时,他说这个方程与其他方程有所不同,较为特别.从方程的左右两边看,有一种对称的结构,所以x的值要么是a,要么是 。听完他的解释,我及时肯定了他的解题思路,并在班上表扬了他,并鼓励他以后多作这样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解题。这样,不但鼓励了这个学生,还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在成功的喜悦中培养自信心

学生从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就会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应当尽量为每个学生创造这种“成功的喜悦”。如在设计练习题时,尽量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使学生在练习中有一种过关斩将的轻松感觉,增加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在复习中,更应该设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又有一种步步逼近,欲罢不能的感觉。这样,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获得成功体验,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产生学的需要与动机。

3.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挑战”心

在教学中适当诱导,挑起学生的好胜心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控制节奏,启发学生思维,进而激发求知欲。以韦达定理为例子,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解方程,我能很快地写出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如对方程x2-5x+6=0,则有x1x2=6,x1+x2=5,对方程2x2-5x-6=0则有x1x2=-3,x1+x2= 等。请问你能做到吗?自然,学生会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很希望学会这个知识点。

虽然,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学习数学有一些客观困难,使人感到枯燥无味。但是,只要教师留心观察,联系实际,抓住学生的心理,寻找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学生进入“愤”、“悱”的境界,让数学知识以情境为载体,赋予生命力,为思维活动提供好的切入口,使学生在情境激发的兴奋点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来了。

参考文献:

1.毛永聪.《中学数学创新专利法》.学苑出版社

2.何碧燕,林永发等著.《创意数学》.九州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丰顺县潭山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