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09-07-02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三角形素质教育思维

吴 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如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呢?这就赋予了我们教师时代的责任,尤其在数学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其养成习惯,得以成才。下面结合本人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首先,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孕育创新思维。任何卓有成效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疑问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基石。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当然,学生在质疑与挑战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离奇或怪异的问题,或没有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准确把握机会,面对这些问题,要多加以鼓励和肯定,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让其从多疑变为会疑、善战变为会战,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分配律与结合律的时候,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你看,4÷4﹦1对吗?1又等于5÷5对吗?好,这个等式我们就把它写成4÷4﹦5÷5对吧?在讲结合律的时候老师你提到过,有相同的数字时可以把这个数字提到前边,于是4×(1÷1)﹦5×(1÷1),这个等式通过计算就变成了4×1﹦5×1,结果是4=5,老师4怎么会等于5呢?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不能立即指责学生,要多加以赞赏,同时也要让学生自己勇于发现了的问题,又要让学生敢于去解决。

其次,勤于实践,乐于探究,拓宽创新渠道。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要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让学生天天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定律。我在教学从1加到100等于多少的时候,我不是先讲什么公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找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得出结论都可以,结果就有很多同学进行一个一个地累加,草稿画了很多,答案却不统一。到底谁的正确呀?没准!也有同学在那儿仔细琢磨,把从1加到2得出了答案,1加到3……1加到10,认真对比,发现规律,结果有位同学大叫一声“老师,得了!是这样的,”他说,“首数加尾数再乘个数再除以2不就得了吗?”我走过去问他:“你是怎么得到的呢?”他就认真的比算起来,算完了,抬起头,脸上流露出从未有过的自信。我微笑地向他点着头,可以看出那时心中的喜悦。也有同学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还有同学仍在埋头计算。那时我也在想,也在问自己,这不就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吗?的确是这样,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真理,在探究中寻求快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渠道。

最后,善于观察,合理想象,营造创新氛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数学知识孕育在生活之中。只有善于观察,不满足于现状,大胆提出猜想和假设,才能有所创新。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数三角形的时候,我先画一个三角形在黑板上,然后随便又在此三角形内以三角形的顶点为基点画几条竖线,叫同学们数三角形。我走下台去,认真地观察同学们,有的同学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数着,有的同学画在自己的草稿上数,还有的同学边数边若有所思,也有的同学已经得出了答案。我问得出答案的同学你们是怎样得来的?他们都说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但答案不一。若有所思的同学的答案也已经出来,其中有位同学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三角形的个数等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底边的边数乘边数减一除以二。譬如,我们要求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于是我们就得出5×(5-1)÷2=10,从而得出这样一个规律,n×(n-1)÷2就是三角形的个数,看着他我也微笑地点头,他硬是露出了成功喜悦。我在想,这难道不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了吗?他们敏锐的观察加上合理的想象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所以,教师无论如何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让他们的想象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常抓不懈,辛勤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才会结出更加辉煌的硕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绥阳县旺草镇人民小学

猜你喜欢

三角形素质教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