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2009-07-02张宝红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孟子孔子思想

张宝红

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一、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

中国古代有许多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主张:周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有初步认识。传说,周文王曾告诫儿子武王对大自然不要进行过度开发,要按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他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麋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具有唯物思想。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它,造福人类。荀子的规律观,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中国古代史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有重要的表现,这些也值得我们借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大兴土木,毁伐森林。为修建阿房宫,砍光了整个蜀地山岭上的树木,故有“蜀山兀,阿房出”之说。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及过度开发,导致黄河多次泛滥。隋唐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圩田现象更加普遍,它适于种高产的水稻。放火烧山开垦土地的现象也很多,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明清时期人口进一步增多,人地矛盾愈发突出,此外,从明清两代开始颁布山川弛禁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开放山林,以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这从长远看,又造成了山区长期被开发和掠夺而产生的环境恶化局面,以致现代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已不能承受严重的环境污染,山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二、中国古代人与人和谐

中国古代人与人和谐思想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1.儒家的“民本”思想。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对于仁以很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他还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这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认为暴君桀和纣之所以亡国,就是由于失去了民心。他还主张给农民一定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这体现出孟子要求建立理想的和谐社会的思想。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更是把“人和”看得高于一切。儒家强调人际关系“以和为美”,提出的仁、义、礼、智、忠、孝、爱、悌、宽、恭、诚、信、笃、敬、节、恕等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其目的就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并把这种普遍的“人和”原则作为一种价值尺度规范每一个社会成员。

2.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最反对社会冲突,最希望实现社会的和谐。道家代表作《老子》说:“知和曰常。”在老子看来,整个天地是一个和谐。《老子》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言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老子》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

3.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代表平民的利益,他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爱无差等”。“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臣”和“万民”的阶级差别的爱。“非攻”是反对战争,在当时是反对不义战争。“尚贤”是主张任人为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爱无差等”就是不能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实行无阶级差别的爱。墨子的主张是建设理想社会的方案。但“兼爱”“爱无差等”在阶级社会中是空想,不可能实现。

4.统治者的“民本”思想。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亡的教训,经常与大臣议论历代兴亡,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他在位时,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总之,在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在和谐的本质、和谐的价值以及如何能够达到和谐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虽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坚持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克服其片面性和缺陷,剔除其封建的思想杂质,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赋予其时代内涵,就一定能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三河二中

猜你喜欢

孟子孔子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孔子的一生
思想与“剑”
孔子的一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